從1978年到199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00多億元發展到6萬多億元,城、鄉人均收入從343元、134元分別增長到4283元、1578元,人民生活告別了貧困,實現了溫飽,正向總體小康大步邁進。然而,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社會事業滯后等問題依然突出,制約著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1995年9月,江澤民同志在十四屆五中全會上發表《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的講話,強調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可持續發展戰略寫入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說,中國需要創新自己的發展模式,把不可持續的發展轉變為可持續的發展,并且找到支撐國家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中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空前。國家對太湖、海河、遼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進行了全面治理,對小土焦、小印染等“15小”企業堅決關停,啟動了規模龐大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
居住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農民沙依提·尤努斯切身體會到了身邊環境的巨大變化。國家實施退耕還林等防沙治沙專項工程以來,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和田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30%,以前總是被風沙“追著跑”的當地居民們,如今盡管還會遇到一些風沙,但在外圍和內部雙層防護林防護下,風沙已經小了不少。沙依提·尤努斯家里的17畝地如今全部種上了紅棗和棉花,這是在當初想都不敢想的。
6月20日,一名工作人員在演示操作華為推出的新款7英寸平板電腦MediaPad。當天,華為公司在新加坡啟動新款7英寸平板電腦MediaPad的全球發布儀式。這是全球第一款采用谷歌安卓3.2“蜂巢”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新華社記者陳濟朋攝
(偉大歷程)世紀跨躍謀發展——記跨世紀發展中一系列強國戰略的提出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劉錚、肖思思)面對國際電信巨頭摩托羅拉提出的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中國華為公司憑借自主知識產權沉著應對,不但在今年4月份達成和解協議,而且以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技術轉讓費告終。
“面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中國企業從加入世貿組織之初的緊張到如今的沉著,就是因為我們有了自主研發和知識產權積累,這離不開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強有力支持。”華為公司副總裁宋柳平說。
1995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公布,提出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就在這一年,華為成立了企業知識產權部門,開始有意識地積累知識產權,并將每年不少于10%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統計,2006年至2010年國際專利申請量的公司排名中,華為名列世界第3位。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新世紀的霞光在向人們召喚,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現代化進程即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跨世紀發展”成為時代的關鍵詞。
在這一階段,黨中央根據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潮流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世紀之交,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已經形成了可觀的綜合國力,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同時發展中的一些新問題也暴露出來,人們也產生了許多新要求,這就需要對未來進行深入思考和認真謀劃。通過制定國家戰略形成共同意志,動員各種資源實施國家戰略,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