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令人振奮的消息剛一公布,隨即在義烏房地產市場引起熱議。無論是買房人還是賣房人都開始關注這條重要新聞。
在樓市調控嚴厲的大背景下,這條信息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業內人士認為,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獲批,將給義烏樓市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外地大鱷
搶灘的秘密
日前,義烏一家房產中介機構負責人在微博上寫道:“2010年都是買房的人找我,問我有沒有房子賣;2011年都是賣房子的找我,問我有沒有人買房子。”這則微博,反映了目前義烏樓市行情正在逆轉。
去年以來,樓市調控政策密集出臺,銀行信貸漸趨緊縮,各地紛紛出臺限購政策,對義烏地產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下義烏樓市“量跌價平”。
“與去年同期相比,二手房成交量明顯減少,價格基本維持在去年年底的高位,處于滯漲狀態。”坐標不動產負責人方星介紹,以義烏北苑板塊樓盤為例,市場每平方米均價大約17000—20000元,基本維持在年前的高點。
盡管面臨著調控壓力,但開發商、中介機構和房產投資者仍然看好義烏樓市未來的發展。
浙江萬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虞云新就對義烏樓市未來的發展抱有很大信心:“前幾年義烏土地投放量少,房源有限,但義烏有錢人多,購買需求大。新樓盤開出來基本都被搶光的,未來發展潛力還很大。”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義烏多場土地拍賣會上,不乏眾多外來地產“大鱷”。嗅覺靈敏的他們在深耕一線城市的同時,紛紛將觸角伸向了二、三線城市。
去年底,義烏北門街12號地塊拍賣會上,來自杭州的綠城集團參與角逐。不過因競價太高,綠城掌門人宋衛平最終退出,競拍地塊被義烏本地房企拿下,一時成為“地王”。今年春節后,這兩宗地塊(環城南路南側、宗澤路西側居住地塊和興中商業地塊二期B、C地塊)拍賣,也分別被兩家外地房企收入囊中。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線城市競爭激烈,大型房企走向二、三線城市是一種趨勢。之所以選擇義烏,最主要是看中義烏強勁的購買力。入駐義烏就意味著入駐浙中市場。
背靠“市場”的地產潛力
都說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市場是義烏經濟發展的“命根子”。義烏從一個小縣城一躍而起,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貿城市,都歸功于市場的繁榮。
同樣,義烏地產市場的發展也無不帶有鮮明的“市場烙印”。
“義西生產資料市場”建設的消息一出,義烏“西部板塊”各樓盤便聞風騷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獲批,國際商貿城附近的“真愛·陽光公館”頓時“熱”了起來;義烏廿三里街道的多個樓盤,更因毗鄰國際商貿城,均價直逼義烏城區樓盤價格。
義烏市策源廣告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宏云說,義烏對浙江,特別是浙中地區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義烏市場的發展吸引周邊縣市的人到義烏就業、經商、置業。義烏樓市的發展也將帶動周邊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以金華市磐安縣為例,義烏一開發商曾在該縣開發了一個房地產項目,項目銷售情況非常好,而購房者中大部分是義烏人。該項目開盤后,磐安縣的房價從2000元/平方米直接漲至3000多元/平方米。
除住宅市場外,商業地產項目也深受義烏市場發展的影響。國際商貿城可以說是義烏最大的商業地產項目,它的成功運作,使得不少義烏人都對商業地產情有獨鐘。
但現在國際商貿城的商鋪簡直是“一鋪難求”。一是價位高,二是進場門檻高,就算是自己經商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商位。因此,許多精明的義烏人開始選擇異地投資,并且都以投資異地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