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日前表示,歐洲作為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一塊,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主權債務危機之下,根據中方的判斷,從目前的情況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然具有不確定性,不過從總體情況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規模不是很大,雖然對中國的外需恢復帶來不利影響。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高級經濟師祝寶良也曾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諾安基金分析師認為,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在于外部需求。歐盟是中國對外出口的第一大市場,歐債危機拖累歐元區經濟復蘇,必然導致中國的外需增長放慢。此外,歐債危機導致歐元持續走低,人民幣因此被動升值,這樣會削弱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
但分析師也指出,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并不完全是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因素,需要辨證分析。歐債危機降低了中國的外部需求,緩解了中國經濟持續過熱的風險,因此減輕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壓力。另外,歐債危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使得國內通脹的外部傳導壓力得以消減。因此,2010年下半年國內通脹壓力將有所緩和。這些對A股市場無疑是較大的利好,A股市場短期內企穩反彈是大概率事件。但A股市場中長期趨勢仍取決于宏觀經濟基本面,國外要看歐債危機演變以及對經濟復蘇的影響程度,國內則要看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以及后續政策取向。
企業方面,來自浙江、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家們有的已經感受到了債務危機的影響。對浙江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歐美市場一直是企業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是危機的到來,企業業務的“脆弱性”立刻顯露出來。業內人士預計,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浙江外貿的影響會比較嚴重,預計在5月和6月,甚至整個第三季度表現會更明顯。一位企業負責人介紹說,最近公司上下都很郁悶,因為不少客戶是債務危機下的那幾個國家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3月份下單以后,就一直沒有新訂單。另外,對于只單向出口歐洲而沒有從歐洲進口的企業來說,可能影響也會比較大。位于珠三角的某香港童鞋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對歐洲出口不明朗,尤其是在歐元區的情況更糟糕,而未使用歐元的英國情況還稍好一些。這位企業負責人還舉例說,業界原本以為歐盟對中國鞋反傾銷稅會終止,沒想到歐盟繼續延長征收16 .5%的反傾銷稅,加上中國制造企業因成本不斷上漲而提價,以及歐元貶值,這些因素綜合加起來令歐盟采購商難以消化,只能紛紛提高零售價格。例如在法國,一雙去年只賣8歐元的鞋子,在今年價格一下子翻了一倍以上,價格快速上漲令消費者不能輕易接受。而為降低采購成本,歐洲一些客戶將訂單轉移到越南等國家。
為了應對危機,有些企業已經開始自發組織討論對策。改變結算貨幣企業間共識的一種主要避險手段。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歐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向歐洲國家出口的企業,能夠用人民幣結算的,盡量用人民幣結算;對方不同意用人民幣結算的,則盡量用美元結算。
杭州市外經貿局一位人士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醒企業,在歐元區經濟出現波動期間,出口企業與推遲下單的歐洲客戶要保持聯系,定期了解當地市場恢復情況。近期有出口貨物到希臘的企業,要謹防進口商拖欠貨款。此外希臘債務危機已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引發了連鎖反應,這些地區同樣存在市場惡化的風險,近期有貨物出口到這些國家的企業也要提高風險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