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灣文化、三祖文化、剪紙文化、邊塞文化、商旅文化、近現代工商文化”六大文化品牌建設,將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全面提升軟實力
近日從張家口市有關部門獲悉,“十二五”期間,該市將充分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全力打造“泥河灣文化、三祖文化、剪紙文化、邊塞文化、商旅文化、近現代工商文化”六大品牌,將文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全面提升軟實力,使張家口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深入挖掘整理,擦亮文化名片。該市將進一步挖掘整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大對“遠古人類從這里走來”的泥河灣文化、“中華文明從這里走來”的三祖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力度,推進泥河灣博物館建設,加強三祖文化研究,不斷提升三祖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挖掘整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資源,不斷提升蔚縣剪紙、張北草原等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進一步挖掘整理近現代軍事商業文化資源,加強張家口堡、大境門、懷來雞鳴驛城等文物遺存的整體保護和開發,推出特色邊塞文化、商旅文化和近代工商業文化品牌。
強化精品戰略,放大文化功能。該市將進一步加強精品劇目創作和推介,打造推出一批精品代表劇目,重點推進代表劇目《大好河山》和《合符釜山》的市場化進程,加快口梆子大戲《董存瑞》和《旱碼頭》的創作、排演速度,將其打造成為精品劇目。加強節慶文化活動品牌創建,進一步發揮縣域特色,積極向外宣傳推介蔚縣剪紙藝術節、張北草原音樂節、橋西大境門旅游文化節、康保二人臺藝術節等知名品牌,打造“一縣一品”節慶文化活動品牌格局。結合旅游發展,推介一批標志性文物古跡,增強張家口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加大開發力度,培育產業集群。按照“產業、園區、項目一體化推進,文化、城建、旅游共同發展”的思路,著力推進中華三祖文化、蔚縣民俗文化、雞鳴山驛、泥河灣、大境門和張家口堡以及張北元中都六大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力爭用五年時間形成較大規模,引領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推進市圖書館新館、市博物館新館等18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加快列入省“十二五”重點的14項文物保護項目建設。不斷探索新型文化業態,優先發展動漫、在線娛樂、數字視聽等以文化創意為主要支撐的相關產業。鼓勵和扶持民營文化企業快速發展,降低準入門檻,提供政策支持,引導民間資本向文化產業投資,提高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