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刻意保持低調
實際上,奧巴馬從就職開始就不斷試圖減輕大選時被公眾套上的耀眼光環。他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要求民眾保持冷靜和理性,不要奢望經濟短期內恢復,他的團隊近期也一直在公眾和媒體面前給總統“減壓”。
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薩默斯上周末就表示,雖然有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正在朝前邁進,但經濟恢復“依然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白宮新聞發言人吉布斯4月27日在被問到如何評價奧巴馬政府時也是“先揚后抑”。吉布斯說:“看著資金流動性增強、金融體系越發穩定以及經濟和投資出現好轉,總統本人和整個內閣都對在前100天做的工作感到高興……但是我認為,總有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的,美國人民并不會在29日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是更關注在未來的每一天,我們都會取得怎樣的進步。”
***媒體熱炒“總統百日”
對于奧巴馬的執政100天,美國媒體給予高度關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福克斯新聞網、美國廣播公司和美國有線新聞網等主流媒體都將在4月29日推出全天候不間斷的各種訪談與回顧。老牌報紙《華盛頓郵報》甚至將推出奧巴馬“百日執政”特輯。
美國媒體熱炒“總統百日”起源于大蕭條時期,迄今為止已經有70多年歷史。1933年,面對經濟寒冬,羅斯福在就職后100天內陸續推動15項改革法案通過,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復興。他的“百日新政”不僅受到美國媒體和民眾的好評,也成為自此之后評價新總統政績的標桿。
不過,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弗雷德·格林斯坦認為,總統前100天的成績并不會準確預示他今后到底會給國家帶來什么,“就拿小布什舉例,他真正的任期其實是從9·11恐怖襲擊后才開始的,因此他的前100天并不能說明什么”。“而對于奧巴馬來說,對他的考驗遠不只是這個100天,而是未來的更多個100天,” 格林斯坦說,“他在歷史教科書上到底獲得怎樣的地位取決于他在整個任期內都做了什么。”
(環球在線:董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