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久間章生在12月6日參議院對法案進行審議的過程中,曾經進行過升格后“政策不變”的說明,既然不變,那為什么一定要升格為防衛省呢?防衛廳升格帶來的影響肯定不會僅限于日本國內。
2007年1月9日,成立于1954年的防衛廳將從日本政府機構中消失,代之以防衛省;同樣,現任防衛廳長官久間章生將升任日本戰后第一任防衛大臣。
久間章生在12月6日參議院對法案進行審議的過程中,曾經進行過升格后“政策不變”的說明,即法案通過后并不會改變日本的防衛政策中“專守防衛、不成為軍事大國、非核三原則、禁止海外派兵以及武器輸出三原則”,同時“也不會引發防衛相關費用的增加”。既然這些都不變,那為什么一定要升格為防衛省呢?為什么相關法案會引發日本社會激烈的討論呢?我們有必要好好考察一下升格之后的防衛省到底有何變化,這恐怕才是理解和評價此次法案通過的核心。
防衛省升格以后,此前作為日本內閣府直屬機構的防衛廳將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省”,并具有與總務省、外務省等中央各部門相同的地位和職能;同時,防衛大臣將和其他部長級大臣一樣,具有就國防問題召集內閣會議、擬定法律以及直接要求預算的權限,而此前,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內閣總理大臣來進行。盡管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和下令“防衛出動”的大權仍然屬于首相,但防衛大臣獲得了向美軍提供物品等權限。伴隨著這些新任務的出現,此前防衛廳內部的文官和職業軍官的配置就要發生一定變化,甚至有為首相任命專業自衛隊軍官擔任首相輔佐官的提議。防衛省的出現,不能不讓人擔心既有的“文民統制”(civilian
control即文職指揮、控制軍人)體制是否會遭到削弱。
另外一個重要變化是對《自衛隊法》的修訂,把此前屬于自衛隊“附屬任務”的“國際緊急援助活動”、“聯合國維和行動”以及根據《周邊事態法案》進行后方地區援助、根據《恐怖對策特別措施法》、《伊拉克特別措施法》進行的活動等,都提升為和國土防衛與災害救援同樣層次的“基本任務”。這就意味著自衛隊的海外活動必將大量增加,為此日本需要制定新的簡單的永久性法律以方便海外派遣,同時也必須修改目前的使用武器的諸多限制。這種由國內到國外性質上的變化,是否會引發整個防衛政策的徹底轉變值得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防衛廳升格并不僅僅是機構功能發生一些變化,同時還意味著職權增加后必然伴隨的機構膨脹。目前日本已經確定,在2007年撤銷防衛設施廳,將其職能劃歸防衛省;在下一年度日本防衛省將在防衛政策局內增設負責制定長期防衛戰略的“戰略計劃室”,同時配合首相官邸模仿美國正在籌建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也需要專門的機構。而且防衛省應該已經開始考慮未來的自衛隊改名自衛軍的問題。既然防衛省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和機構變化,日本總體的防衛預算必然會合理合法地逐漸擴大。
防衛廳升格帶來的影響肯定不會僅僅限于日本國內。戰后日本在吸取二戰教訓的基礎上,確立了和平憲法,走專守防衛的道路。隨著經濟取得高速發展之后,日本政治大國化與軍事大國化的步伐也不斷加快。當年自詡為鎮住軍國主義魔鬼“瓶塞”的美國,出于自身戰略利益的需要,要求日本由過去的“美主日從”到“責任分擔”進而發展為“力量共有”。日本的軍費開支高居世界頭五名,而自衛隊也是世界上作戰能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安倍晉三提出,防衛廳升格為省,“是為了充實強化危機管理體制,促進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定。”很難讓人信服。
國際政治學大師羅伯特·杰維斯在闡述“安全困境”理論時認為,一個國家的安全感增加無意中將使其他國家的安全感自動減少。在這種情況下,防衛省的出現,無疑會給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周邊國家帶來不安,無助于消除、甚至相反有可能激化當前東北亞地區潛伏的諸多動蕩因素。
中國正處于和平發展的關鍵時期,但不能忘記《左傳·襄公》中的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中國重視自身安全,同時也對區域內的和平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必須對相關動向高度重視、密切關注。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初曉波)
(編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