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圣誕節前夕,比爾是在沃爾克主席家中過的。這位慈祥好客的老人,每年此時都要邀請一些親友到他家聚餐。今年的座上客除了比爾之外,還有圣保羅大教堂的牧師路加·塞繆爾遜。
晚餐之前,三人在小會客室里小坐。小客廳里布置雅致。壁上是一幅大型的油畫,惟妙惟肖地描述一艘沉船上的水手同狂風巨浪搏斗的情景。墻角上立著一棵圣誕樹。翠綠的松枝上掛滿了閃爍的燈飾。今天是基督的辰誕。難得有機會同一名神職人員促膝坐談,比爾便在寒敘后,向塞繆爾遜提了一個問題:
“我們都是基督徒。耶穌是人,又是神。他在世時的行為也反映了神的屬性,是我們效法的典范。我這樣理解,有偏差嗎?”
牧師答道:
“可以這么理解,我的孩子。但請注意,他既又是人,當然也有人性軟弱的一面,如陷入喜怒哀樂等。”
“牧師先生,請恕我唐突,我能知道耶穌是怎樣對待窮人和富人的嗎?”
沃爾克前主席皺了皺眉頭,似乎不太喜歡在這歡樂的假日里談論這類嚴肅的問題。但塞繆爾遜毫不介意,簡要地答了一句:
“根據《圣經》的記載,主耶穌傳道、治病的對象都是一般的平民。他說過: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
“他也厭惡富人?”比爾冒昧地問。
“我不用這樣的詞匯”,牧師說,“人不分貧富都有罪。耶穌更關心的是:救贖他們歸向上帝。主耶穌都愛他們。”
“那么為什么富人進天國比窮人難得多呢?”
沃爾克半開玩笑地插話說:
“富人的包袱重些,走起路來不太輕松!”
牧師先生點了點頭,繼續說:
“耶穌也十分關心群眾的生活。你還記得耶穌傳道前,用五塊餅兩條魚讓五千群眾吃飽的神跡吧!”
“當然記得,”比爾答,“不先讓群眾吃飽,誰還有耐心聽你的說教。從這點看來,主耶穌還有點唯物主義精神!”
比爾的話逗得兩位都笑了起來。接著比爾又說:
“主耶穌在《祈禱文》里示范我們應當向上帝祈求什么。他祈禱說,‘今天的糧食,今日賜給我們。免去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去別人的債。’可見主耶穌是一個生活上十分容易滿足的人,而且也渴望做一個沒有債務負擔的人。而如今我們許多腰纏萬貫的基督教徒又是那么貪得無厭,恨不得明天就擁有全世界。他們同耶穌哪里有一點相似之呢?”
“主耶穌的父親是個木匠。2026年前的今天他降生在一個馬槽里,一生過著貧寒清苦的生活。上帝選擇將他生長在這么一個家庭里不是無緣無故的。許多基督教徒過于追求榮華富貴了。他們應當潔身自好,免得遭受貪婪成性的魔鬼的引誘,”老牧師如此地呼應道。
沃爾克 出人不意地說了一句:
“記得前蘇聯領導人曾說過:如果耶穌生在今天,他準是一個社會主義者!”
三人都樂了起來。比爾又添了一句:
“拉美國家還有左派領導人要建立基督教社會主義。”
安娜進來問今晚晚餐的事,打斷了談話。借機,他們就休息了片刻,喝了午茶。回到沙發上,話猶未盡,比爾繼續發難:
“耶穌對當權者又是什么態度?”他心里想的是:耶穌在世時生活在羅馬帝國的鐵蹄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