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當地時間3月14日在英國南部霍舍姆區閉幕的20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原本被認為是即將于下月初召開的20國首腦倫敦峰會的預演,是一次協調各主要經濟體意見、為全球樹立盡早擺脫經濟衰退信心的準備會。
然而事與愿違的是,這次準備會給人的感覺,卻是“G20”在恢復經濟的戰略層面,存在巨大的分歧和差異。
美國顯然希望與會其它國家增加公共開支,推出新的刺激方案,以提升景氣值;歐洲主要國家如德國、法國,卻希望首先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實施更嚴格的金融規范,以防止將來再出現類似經濟危機;東道主英國為確保會議成功,采取了折衷主義態度,試圖淡化歐美分歧,認為歐洲并非不愿增加公共開支,而美國也并不反對加強監管,同時,他們提出了一個妥協性方案,即各國央行保證減息,并至少拿出GDP的2%作為刺激方案的投入資金,但這又遭到俄羅斯的反對,因為后者為擺脫盧布不斷貶值的壓力,一直采取升息的方法對抗;而“金磚四國”干脆開了個“會前會”,并破天荒地發表共同聲明,呼吁國際金融機構加大貸款額度,并要求更多參與國際重大決策……可以說,除了一致同意增加IMF資金,此次峰會給人的感覺就是各說各話、不斷爭執、漫無頭緒,以至于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評論員失望地稱,原本意在展示團結的會議,結果卻向世界展示了G20各國的嚴重分歧。
然而這樣的結果本應在各國政府、央行的預料之中,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準備會,原本就注定會開成如此狀況。
如果將下月初舉行的G20首腦峰會形容為“落槌之會”或“拍板之會”的話,那么,為首腦們打前站的財長、央行行長間的會議,就是不折不扣的“叫價之會”。每一個經濟體都希望在期待已久的G20首腦峰會上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爭得其在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重建,以及經濟復興過程中最大的實惠,通俗地說,就是“拍個好價”。
既然要拍個好價,兩件工作是不能不做的。
一是“亮寶”:高調捧出自己的構想、方案和要求,縱橫捭闔,尋找自己的盟友,爭取盡可能多的認同;二是“砸價”:了解其它“賣家”的訴求,并盡可能找出其破綻,分化對方的同盟。簡而言之,就是拔高自己的貨色,貶低別人的東西,從而為最終的“落槌”和“拍板”,爭取最好的成交條件。
很顯然,無論“亮寶”或“砸價”,都不可能心平氣和,更不會和風細雨。所謂準備會,正是要將這些在折沖樽俎的首腦峰會上不便說的話、不便做的姿態,酣暢淋漓地說個透、做個夠,以為本方“老板”的最后成交,打一個最好、最漂亮的伏筆。
明白了這一點,就無需為本次會議所表現出的混亂、爭執和不和諧過分擔心——在準備會上不可能不爭執,就和在4月初的首腦峰會上不可能不妥協一樣的道理。
在很大程度上,G20“千呼萬喚始出來”,恰是時勢所造就,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正是要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之合力,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并尋得一條防范、監督國際金融與經濟秩序,以避免類似事件重演,妥協、合作,對所有與會國都有利,也都必須,在這點上誰都沒有太多轉圜余地;但以怎樣的條件妥協與合作,則有無數的可能與懸念,這也是與會各國所最關心,也勢在必爭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前站會”上爭得越兇、分歧越激烈,即將舉行的首腦峰會反倒會越容易達成一致——叫價越明白,底線越清楚,成交的概率自然也就會越大。
(作者:陶短房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