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速度”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大幅提高,舉世矚目;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快速高效應對金融危機,倍受國際輿論贊賞。顯然,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因素”牽動和影響著國際事務的方方面面。中國人民對此感到自豪和揚眉吐氣,要在國際事務中積極有所作為,是很自然的。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也是中國繼續前進的巨大動力。
現在,世界冬寒猶在,但對中國“春之聲”的“頌歌”已從四面八方飄來。既有朋友的祝福和鼓勵,也有國際弱勢群體的期盼;既有老牌發達國家的無可奈何,更有國際新保守主義理想家們的圖謀, 或者說得直白一點:別有用心的“捧殺”。
“頌歌”是各色各樣的,也涵蓋了不少方面。除了所謂“中華美利堅”時代、中美“引領世界”、“共治世界”之類的“燒烤中國”的溢美之詞外,主要是打兩張“王牌”。一張是中國現在是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戶,是美國第一大債權人,美國不得不同中國“平分秋色”,甚至向中國退讓三分。另一張是中國的GDP已超過德國,今年將超過日本,用不了多久將超過美國;這種“崛起”之勢,定將引誘中國擴張勢力范圍,也像美國一樣“無情地追逐世界霸權”。
這些“王牌頌歌”確實迷人,令人陶醉,具有很大的誤導性。但它蓄意炒作和片面渲染的“捧殺性”也顯而易見。
拿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來說,誠然,這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高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中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提高的一個很好的“風向標”,確實值得中國人民自豪。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外匯儲備同發達國家并沒有多少科學的可比性。美歐日都是“藏匯于民”和“藏匯于物”。美國的民間外匯儲備高達90,000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民間外匯儲備1,600億美元的60倍。美國黃金儲備8135噸,差不多是中國黃金儲備600噸的14倍。日本國家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二,民間外匯儲備高達3萬多億美元,將近中國的20倍,而且不僅沒有外債,還有包括我國在內的幾十個國家對它的欠債(3,000多億美元)。而且,中國持有巨額美元的美國國債也是一塊“心病”:在一定意義上,這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有利于對美國的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美國“綁架”了。
再拿GDP來說,中國增長的速度確實令人興奮。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國的人均GDP只相當于日本的十分之一和美國的十四分之一,目前仍然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美國的產出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而中國還不到十分之一。更何況,GDP本身也缺少科學的可比性。中國GDP中有不少外資利潤成分;中國的貧富差距排名世界第3,大于所有發達國家和印度,其中不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奢侈品消費卻位居世界第二。
但令人遺憾和不解的是,對這些“王牌頌歌”,我國某些主流媒體和知名學者不僅沒有警惕,而且“和聲”很高,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有意無意地大肆炒作,說什么“世界驚呼美中時代即將來臨”,“中美兩超”引領的多極世界已基本形成,中國很快就將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的老二了,中國的身份正在與發達國家“趨同”。他們還自以為是,不切實際地宣傳中國軍力僅次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甚至鼓吹“中國有資格領導世界”;現在“韜光養晦”已經過時,應該“大有作為”,同發達國家“分庭抗禮”,等等,不一而足。
誠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上可以而且應該更加“積極有所作為”。但“積極有所作為”應該服務和服從于國內外兩個大局。在歷史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要為構建和諧世界和周邊,為和平、發展和“合作共贏”,為國際關系民主化與發展模式多樣化這些中國外交“軟實力”而做出積極的貢獻。“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是對立的統一。我們當今“韜”的是“和平與發展之光”,是“經濟全球化之光”,是“高科技發展無國界之光”。如果我們爭著當頭,說過頭的話,做過頭的事,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積極有所作為”,而是引火燒身,其危害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它刺激國內本已存在的一些浮躁和盲目情緒,使之進一步膨脹,不利于國內大局。
第二,容易使友好人士和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產生不切實際的期盼和要求;同時又誤以為中國要“改變身份”同美國去“共治”他們了,從而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
第三,白白送給西方、特別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理想家們一個很好的借口,加重對我“中國責任論”的壓力。
第四,引起廣大發達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提防、擔心甚至畏懼,無形中幫助敵對勢力擴大了“中國威脅論”的市場。
建國60多年來,新中國沒有在圍殲堵截中折服倒下,現在千萬不要在一片“頌歌”中沉醉、迷亂而倒下。對“頌歌”,我們不妨傾聽,細細品嘗其中的奧妙;我們也要歌唱,但那必須是“中國的歌聲”,豪邁而不輕狂,冷靜而不浮躁,少一點“高歌猛進”的亢奮,多一點奧運主題歌“我和你”的和諧與柔情。
(王嵎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編輯:陳璐)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