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從10多年前單一化的“倒爺經濟”到今天以科技、能源合作為主的多元化貿易形式,中俄貿易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個互惠、穩定、規范的中俄經貿關系正在形成。俄羅斯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伊斯哈科夫,日前在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這樣評價10多年來中俄貿易的發展勢頭。
伊斯哈科夫的看法同時得到了大多數參會的中方貿易官員的認同。他們說,雙方貿易結構的多樣化必然有助于中俄經貿的戰略升級。
·總量較小 結構單一
中俄專家一致認為,當前中俄經貿合作正經歷著重要的結構性轉型:合作方式由貿易形式單一的“倒爺經濟”向相互投資、技術合作過渡;合作規模由零打碎敲向大宗買賣轉化;合作主體從游擊隊向正規軍升級。
“中俄貿易‘倒爺經濟’(沒有品牌和售后服務的一次性買賣)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企業應目光長遠,以規范的方式開拓俄羅斯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說。
目前,雖然中俄兩國貿易增長加快,但總量較小,結構仍偏于單一,中國長期處于入超地位。據俄羅斯海關統計,2005年,俄羅斯對外出口仍以能源和原料性商品為主,其中,燃料和能源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2004年的60.3%上升到2005年的66.7%;而我國對俄出口的主要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科技含量和利潤較低,且在俄的市場空間狹小。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宿豐林認為,中俄雙方的經貿合作規模還不算大,中國對俄羅斯貿易僅占中國外貿總額的2%,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僅占中國境外投資的不到5%。
·拓展多元化合作
改變對俄出口乏力局面,想方設法擴大對俄出口,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無疑是對俄經貿結構調整的首要問題。
中國駐俄使館商務參贊王俊文說,中俄貿易結構偏于單一的局面是歷史原因所致,因此,調整中俄貿易結構將是今后較長時期內雙方努力的目標,目前,中俄貿易結構已經開始在科技、能源、投資等領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有關專家認為,中俄貿易規模仍有待進一步擴大、中俄能源合作推進較慢、雙邊貿易結構有待進一步改善、雙邊貿易秩序問題日趨突出等方面的問題仍是制約將來的中俄經貿合作的主要因素。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王世才介紹說,中俄經貿合作領域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擴大。中國企業的商機也將從遠東中俄邊境出發,一路向西擴展到包括西伯利亞及莫斯科地區在內的俄羅斯大部分領土。俄羅斯也已將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列入日程,與中國的振興東北計劃遙相呼應。
俄羅斯對華出口目前以原材料、資源型的產品為主。而事實上,俄羅斯在火電、水電、核能、民用航空、醫療等許多領域的機械設備制造方面都具有較強的優勢。此外,在技術合作、投資合作方面,中俄雙方都有待進一步突破,將雙方的合作提高到全新的水平。中俄經貿合作也不限于能源,已延伸到航天、信息、森工、基礎設施和環保等領域。
宿豐林等專家建議,中俄兩國應該共同研究區域經貿合作發展戰略,拓展區域合作空間,挖掘區域合作潛力,增進區域間彼此信任,解決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建立互利合作平臺及工作機制,促進兩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加工制造、高技術、能源和資源開發等領域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助推中俄經貿升級
針對中俄貿易結構貿易主體層次較低,缺乏有實力的大企業參與,合作領域不寬等問題,有關專家認為,中俄雙方應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提高交易商品的科技含量等方式,運用多樣化貿易結構,推動中俄經貿的戰略升級。
首先,制定中長期的中俄經貿合作計劃,擴大對中方俄出口貿易額,力爭實現雙方的貿易平衡。俄羅斯短缺的家電、日用消費品,特別是機電等商品正是中國具有相對和絕對比較優勢的商品。我國企業界有必要研究俄羅斯主要消費群體的消費趨勢,適應俄市場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制定中長期的經貿合作計劃,擴大對俄出口貿易額。
其次,加緊投資渠道建設,實現大型骨干企業聯合,鼓勵中小企業直接合作。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更有活力和市場洞察力,俄羅斯的中小企業也在俄經濟改革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因而在現階段,更應鼓勵中小企業在更廣泛、更高水平的層面上直接投資合作。
第三,規范邊貿市場秩序,鼓勵有序競爭,盡快建立自由貿易區。中俄邊貿約占兩國貿易額的1/3,規范邊境市場,促進邊境地方經貿結構升級對提高兩國經貿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