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觀察 沉著應對
做好2008年的工作,對保持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義。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說,盡管全球經濟的放緩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以及貿易部門的投資,但國內需求應會保持旺盛勢頭。世界銀行2月4日發布的《中國經濟季報》指出,2008年中國經濟仍會保持強勁增長,并且有條件在必要時刺激國內需求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內外協調,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努力促進我國發展和各國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增強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的經濟學家高路易的話說:“如果中國能夠重新調整經濟,減少對資源和資本的依賴,推動環保經濟的發展,讓更多人分享成果,那么長期保持9%至10%的年增長率將會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都期待的結果。”
面對外部經濟環境的新變化,中國沉著、積極應對。胡錦濤總書記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正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充分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當中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時,中國在2008年將繼續給世界帶來貢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29日在其《世界經濟展望》中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迄今仍在繼續強勁擴張,其中以中國和印度為主。《展望》雖然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減緩至10%,但認為這將有助于減輕經濟過熱的擔憂。世界銀行《2008年世界經濟展望》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經濟體的活力將對美國目前的增速放緩起緩沖作用。
國際組織對中國克服挑戰,以更好的方式續寫發展繁榮篇章,并給世界帶來貢獻深具信心。而英國《金融時報》則斷言,“一個發展均衡的中國,將支撐起全球經濟”。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2008,將再次見證中國與世界積極而深刻的互動。(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