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疲倦的“女牛仔”
“一個美國人!還是個得克薩斯人!肯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不是吧,還是個女人!”1997年,當得知瑪約麗被任命為培生集團新一任CEO時,一家英國媒體的標題這樣寫道。瑪約麗的履新之路并不平坦。
媒體的質疑其實來源于瑪約麗的出身。出生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她——在高傲的英國人眼里,就是個地道的美國“女牛仔”。
童年所處的家鄉是印第安人聚集地,周圍都是一片片的農場。與那些矜貴的千金小姐不同,瑪約麗常常和父親一起去騎馬,甚至還參加騎馬比賽。這樣的草根背景,讓很多英國人難以接受她執掌英國最知名的出版集團。
不論瑪約麗在事業上取得多少成功,那些批評她的人都緊緊抓住她的“出身”不放。英國人眼中的美國人都是“虛偽”、“貪婪”、“強權”的代表,與此相對應,也有人將其理解為“得體”、“進取”和“有魄力”,于是這幾個詞語就頻繁出現在評論瑪約麗的文章中。
當瑪約麗結束集團所有與出版、傳媒無關的業務時,有人形容她是“天生的粗魯”作祟。當培生注資《金融時報》后,報紙經理興致勃勃地向瑪約麗預測此舉會提升銷量達到75萬份時,瑪約麗淡淡地說:“我真失望,我以為你會說達到100萬份呢!”
這個總是精力充沛、略顯粗魯的美國人,也為嚴肅保守的英國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東西。
像大多數美國人那樣,她總是顯得熱情又善于營造氣氛。不論是上任的第一天,還是發生了“9·11”事件,這位CEO總是給全世界每一位培生集團的員工發送電子郵件,用一些幽默而貼心的語言,讓人充分感受女人的細膩與溫柔。她也總是提到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時刻樹立企業具有責任感的公眾形象。
在很多場合,瑪約麗不止一次地表示要關注員工的個人成長和工作情緒,她的開場白永遠都是“親愛的各位同仁”。就連每次拍照,她都會拉上培生集團的財務經理約翰·麥金森,她的這位得力助手幫助培生集團完成了多次重大談判。瑪約麗想讓這位英國紳士明白,她永遠不會獨霸功勞,十分樂于與人分享成功。
就這樣,被譽為有著“永不疲倦的啦啦隊精神”的瑪約麗征服了培生集團的員工,把培生集團從一個死板、呆滯的英國老企業塑造為一個有活力的國際出版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