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韓國人的“申遺”邏輯
[ 2008-01-22 16:35 ]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不久前,第八屆國際漢字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孰料,會上鬧出了一個小小的爭端。

據韓國媒體報道,同屬漢字文化圈的韓中日三國學界,就“統一漢字”達成協議,決定制作一部漢字“比較研究字典”,并制定以繁體字為主、統一字形的5000-6000個常用漢字標準字。而中國代表提出的“簡體字與繁體字共存”的口號,也讓人感到會議取得了進展。然而,此后媒體的跟蹤采訪卻表明,中方當事者均否認在“統一漢字”問題上與韓日達成了任何協議,并稱所謂“簡體字與繁體字共存”的口號,可能是韓方“錯誤地理解”了中國學者的發言。

此事尚未了結,韓國學者“提出為漢字‘申遺’”的傳言,又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韓國某報曾報道稱,首爾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經過10年的研究和考證,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后來朝鮮人移居中原,把漢字帶到了中國,才形成了現在的漢文化。報道還稱,樸正秀將建議韓國政府理直氣壯地恢復使用漢字,并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報道在中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但隨后,來自韓國另一家媒體的報道又說,首爾大學國史系或東洋史學系等的在職教授中,根本沒有名叫樸正秀的人,而且韓國國內也沒有要求為漢字“申遺”的舉動。

此類爭端一再發生并非偶然。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韓國就江陵端午祭、風水、祭孔大典等“申遺”的話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虛虛實實的類似信息,不斷沖擊著中韓兩國的敏感神經。有人說,“活字印刷術”是韓國人發明的,并準備向聯合國“申遺”;有人說,孔子、西施、李時珍也被劃入“韓國籍”;有人說,連同《本草綱目》、人參、針灸一起,甚至連中醫都是韓國人發明的……眾說紛紜之中,“中韓文化戰”的提法居然也赫然在目。

“中韓文化戰”的說法顯然是有些言過其實的,我們姑且換為“中韓文化摩擦”。摩擦是有條件的,不接觸或不對稱的接觸,都不會產生摩擦。1123年前的公元884年,中韓之間是不會產生文化摩擦的。那一年,韓國歷史上的文學泰斗崔致遠離唐回國。與他同行的,是他自12歲離家來到長安求學后得到的累累碩果。這些碩果,使他成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并為他贏得了“東方儒宗”和“百世之師”的尊稱。即使時光倒流回20年前,中韓兩國之間也不會產生引人注目的文化摩擦。因為在那時候,中韓兩國還沒有正式建交,雙方只能隔海默默對望。

換句話說,中韓在文化上出現的種種議論、爭論乃至摩擦,是兩國、兩國人民交往日益頻繁過程中出現的新狀況,具有某種必然性,不必大驚小怪,關鍵在于以何種心態直面。

我們的鄰居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的自尊心很強。與自尊心很強的鄰居相處,我們需要的是彼此尊重、耐心溝通、友好交流。較之焦躁、憤激、攻訐甚至辱罵,我們更需要錘煉的是一份平常心。這份平常心之所以需要錘煉,是因為它包含著大度的胸懷、寬容的體恤、深厚的文化底蘊、處變不驚的從容不迫。

中國是一個古老文明數千年來未曾間斷的大國,這是任何言辭和小動作都動搖不了的事實。就拿古老精深的漢字來說,它承載著悠久的古代文明,不僅在中國使用了幾千年,而且很早就被周邊國家引進、使用。它為以漢字作為語言載體的國家(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文明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這些國家(地區)之間密切的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難道不是鐵的事實嗎?這份遺產,除了中國人,還有誰申得了?!

其實,做個好鄰居比什么都好。在很多問題上有意無意的炒作,徒增“錯誤地理解”,對誰都不好。(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