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演出時示范動作
你可能會以為,他是一個偉大的演員,他是舞臺上的支柱,他是銀幕中的明星,但是他只是一個老兵,人到中年的煩惱他也體會過。2003年單位合并后,話劇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少。他每天早上提前到單位參加點名,但是領導卻沒有什么任務交給他。在他50歲的時候,在他藝術生命的“黃金期”,他曾坐在操場的籃球架下一支又一支地抽著煙。然而在家里他仍然是那個開懷大笑、聲音洪亮的男子漢。他的妻子劉莉含著淚說,從沒聽到過他抱怨,和他生活在一起,只會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好。
后來朋友們找到他,他開始為各個基層連隊擔任演出指導,身兼教練、編曲、導演數職,有時候還要上臺“撐場面”。即便是給企事業單位輔導合唱,他也會先耐心講解歌曲的含義,帶著合唱隊員體會音樂的情緒,為老歌曲編排新的節奏,創作新的演唱方式。他的妻子說,王延輝會半夜把她和女兒叫起來,讓她們聽聽剛編好的曲子。還有一次輔導小戰士回來,王延輝興沖沖地說,“我輔導了他們兩個小時,開始連調子都找不到,很快就唱的有模有樣了,等我明天再去半天,就能演出啦!”
他留下的整整齊齊的工作筆記記錄下了這些年他取得的成果。幾年過去了,“找到王延輝,準能拿獎杯”這樣的說法逐漸流傳開來,2009年10月,軍區政治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歌詠比賽,幾個單位領導同時找到他,生怕“金牌老師”被人搶走了。
文工團戲劇曲藝隊的同事回憶說,王延輝是一個正在盛年的話劇演員,給學生合唱隊做指揮不是他原本設計的道路。但是演話劇的機會沒有了,他就像無仗可打的英雄。人到中年,接受不了改變,生出了“受夠了”的念頭,心灰意冷,是常有的事。但是王延輝從舞臺正中央的的“男一號”成為舞臺一側的“王老師”,他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情沒有減少半分。女兒王甜說,爸爸是一個純粹的人,心里沒有雜念。即便他再留戀表演,留戀舞臺,他也沒有離開部隊,進入所謂的“影視圈”,因為幾十年的軍旅生涯給他留下的影響太深了。他是嬉笑怒罵信手拈來的演員,但他首先是一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