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開庭
法庭設在家門口
群眾訴訟不犯愁
小雅鎮是距離正安縣最為邊遠的鄉鎮之一。家住小雅鎮的71歲老人陳某,因為喪失勞動能力,被已婚女兒逐出家門。老人居無定所,靠親友接濟維持生計,于是向法院提起訴訟。小雅鎮法庭的承辦法官乘車加步行兩個小時到達老人家中,并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協助調解此案,從中午12點開始,調解持續了4個多小時,終于使被告認識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并承諾照顧好老人。
這樣的案例在巡回審判的案件中司空見慣。這些事關群眾基本生活,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贍養、撫養糾紛,相鄰關系糾紛、宅基地糾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案件看似雞毛蒜皮,實則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
在遵義的14個縣市區中,有的鄉鎮地處偏遠,許多當事人的居住地距離法院或法庭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群眾法律知識也很欠缺。為了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眾訴訟,近年來,遵義市兩級法院在未設法庭的鄉村都設立了巡回審判點,定期接待、立案、審判。在非常偏遠的部分鄉村設立了巡回審判聯絡點,在基層組織中聘用巡回審判聯絡員、村級訴訟聯絡員,代收訴訟材料并轉交審判人員。每個人民法庭還向群眾發放便民訴訟卡,卡上注明聯系內容、聯系電話、聯系法官,根據群眾的不同訴求,采取電話立案、預約立案、上門立案、假日法庭、夜間法庭等方式巡回辦案保障訴權。有的基層法院還專門成立了巡回審判法庭開展巡回辦案,有效解決了邊遠農村群眾訴訟難的問題。
解紛止爭護農忙
綠色通道保訴求
家住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原告嚴某與被告趙某、朱某于2009年口頭約定將雙方各自承包的部分責任田互換耕種,但未到相關部門備案,后來因為要求各自返耕所調換的田引發糾紛。通過辦案法官和聯動調解人員到當事人住地進行多方調解,擺事實、講道理、釋法理,最終以調解的方式結案,化解了雙方之間的矛盾,確保了農忙時節的生產。
每逢春耕秋收的農忙時節,法官們堅持以“親民、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法庭進村組,法官進農家”活動,風雨無阻攜卷下鄉、上門立案,上門送達、上門調查、上門調解、上門調處,開庭到地頭、法庭設家中,巡回就地審理涉農案,加大涉農案件審理力度,對涉農案件做到快立、快審、快執、快結,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減輕農村當事人的訟累,使得案情在一線了解、糾紛在一線解決、感情在一線融合,確保農村當事人生產、訴訟兩不誤,受到了農村當事人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