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訂閱手機報國際 中國 博覽 財經 汽車 房產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親子 社區 專題
中國日報 中文國際 頭條國際 國際快訊 軍事臺海 精彩圖片 國際博覽 奇聞奇觀 科學探索 歷史揭秘 國際財經 中國經濟 消費旅游 能源在線 外交講壇 獨家策劃 風云對話 中日論壇 評論 特稿 新聞匯總 海外看中國 E-Weekly

如何加快智能城市建設步伐?英國多位專家支招

2013-03-22 09:26:1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看世界+加關注 打印 發送 字號 T | T 我來說兩句2311人參與)

據英國《衛報》3月20日報道,世界人口正以更快的速度進行城市化擴張。到2050年時,城市人口預計將超過45億,那時若我們不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日常生活將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滯。

那么目前我們可為“智能城市”建設的促進做些什么呢?在《衛報》近期與巴克萊銀行、Bird & Bird法律事務所以及思科公司主辦的線上現場問答環節中,這一問題成為了討論焦點。6位專家就網民提問進行回答,他們是Bird & Bird法律事務所合伙人羅納德·亨德里克斯,巴克萊金融專家約翰·瓊斯,思科公司創新戰略管理部主任加雷斯·麥克諾頓,哈克設計研究(Haque Design + Research)主任烏斯曼·哈克,生態封存信托基金(Ecological Sequestration Trust)主管、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席彼得·海德,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可持續性部門主管理查德·米勒。

討論由一位網民的提問開始:“智能城市的定義是什么?”海德認為智能化在于為正確決策提供工具,而未必在于智能科技本身。哈克也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價值持謹慎態度,“我認為智能化存在于擴大的人類交流與創造之中。”因此對他而言,更重要的是“智能公民”而非智能城市。另有人提問說:“為什么許多城市規劃師著眼于最新技術及技術障礙的投資花費?” 米勒回答說“小型靈活的合伙人需要具備提供‘智能想法’的能力”,實事求是十分重要,沒有城市會支持缺乏經驗的中小企業或新興公司,它們需要的是“具有想象力的整合者”,也就是說,能夠整合小型創新企業的機構或個人。

專家組提出還有其他可促進智能城市發展的方法。其一就是預先落實優勢。海德指出:“引入新想法很困難,除非你能夠提前展示出它們的收益。”他建議獨立的“資源及經濟模型”是打造“實證”案例的最佳手段。其次是重視強有力的推動力——領導力。麥克諾頓說:“我們擁有技術和創新的建造方式,但常常缺乏能夠整合不同管理環節、預算、利益關系又能加強合作的領導者。”

專家們接著討論了“誰來買單”的問題。米勒注意到大多數城市政府“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資”,但缺少資金。問題又轉到金融界身上。投資者們在尋找什么?他從社會效應投資(impact investment)身上看到一線希望;也就是說,風險由公共部門(風險更高)和財政部門(風險水平適中)共同承擔。瓊斯認為“適當分配”風險很有道理。“分配”項目相當于分散資本總開支,這也是一種潛在的解決辦法。亨德克里斯進一步給出可選方案,極力推崇社區基礎設施征稅以及“稅收增額融資制度”。經調整的融資工具可做為另一選擇,他舉出能源服務公司項目中的福費廷融資方式用以佐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編輯:中文國際實習2 標簽: 智能城市 英國專家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24小時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