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間后臺一瞥 |
“其實對我來講最難的就是團隊的搭建,”講到這里,鄭貴東毫無抱怨。
“我們播出的語言除了英語之外其他的都是外語,法語、葡萄牙語這些算是歐洲語言(解說員)相對來講還好找,像是亞洲語言供我們選擇的范圍非常小。”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方面通過求助當?shù)厥桂^和僑界,另一方面從各大院校搜羅人才,老鄭的亞洲解說團隊也逐步形成。特別是一幫大多數(shù)由留學生組成的兼職中文解說團隊,成為了其中的翹楚。
“這是一幫真正的鐵桿球迷,專業(yè)性很強,并且他們把對足球的無限激情都投入到這份工作中去了,”演播室的工程師英國人彼得肯定地說道。
88年出生的賀宇的正式身份是即將畢業(yè)的留學生,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老鄭的兼職解說員,并且有望轉(zhuǎn)正。
賀宇表示,他通常都是在周中的課余時間做好比賽信息的功課,而出于對足球的熱愛,他和其他解說員每人都對周末的現(xiàn)場解說格外期盼,“每當那時,一個小小的演播間就變成我們每個人自己的舞臺”。
為了培訓這些兼職的解說員達到專業(yè)的水準,老鄭沒少下功夫,一名解說員正式上臺之前,要花大量的時間傾聽自己的錄音尋找問題,并且還要幕后練習數(shù)十場甚至上百場比賽。不僅需要認出豪門俱樂部球員的臉蛋,任何一名英超新兵的剪影他們都必須爛熟于胸。
“兼職可能也要付出全職的努力,沒有人會因兼職就放松要求,”老鄭談到。“我對于我們這個團隊、這個項目非常有信心,并且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節(jié)目質(zhì)量是最好的。”
信心源自于扎實的工作,當然,老鄭也同樣需要獲得中國球迷的認可。
“廣播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傳媒形式,在我們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對于賽事的傳播肯定還是有積極的作用,”新浪體育副總編中肯地評價道。
然而對于目前電視和視頻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這名資深的業(yè)內(nèi)人士也同樣表達出了一絲隱憂:“在目前多平臺、多終端可供用戶選擇的情況下,尤其移動化時代中,廣播傳媒需要尋找更多的核心競爭力。”
“我理解我們的節(jié)目在亞洲并不屬于最大眾化的傳播足球的方式,但是我們?nèi)匀粚H市場充滿信心。”對于中國市場的前景,CEO唐頓有著自己的見解。“在英國,足球賽事的廣播直播已經(jīng)被證明很受歡迎。”
“對我們來說,節(jié)目在中國并不需要達到收聽率最高。我們僅僅需要一群忠實的聽眾,這個群體會伴隨著時間慢慢成長,”他表示。
“真正的球迷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熱愛足球的,”對于壓力,老鄭不置可否。他對記者表示,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節(jié)目能給國內(nèi)更多的球迷帶來“真正的開心”。
英文原文請見:http://africa.chinadaily.com.cn/weekly/2013-10/18/content_1704239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
(中國日報駐倫敦記者 邱博,孫曉晨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