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閩都文化
![]() |
中秋節 2010-05-06 14:23
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團圓節。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元朝末年,蒙古貴族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統治,不準民間使用鐵制的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統治者無惡不作,百姓恨之入骨。高郵張士誠暗中串聯,在月餅里夾一起義的小字條,到中秋之夜,家家掰開月餅,看見傳單,紛紛奪取菜刀,舉行反抗元朝統治者的起義。從此,人們每到中秋節,就要吃月餅,以紀念這一人民群眾的斗爭節日。 中秋節俗,福州人家備供品,燒紙衣,以祭祖先。夜設家宴,舉家歡聚,飲酒賞月。這個節日,民間還有尊老愛幼的習俗,晚輩饋贈大月餅(即禮餅)給長輩,長輩則饋贈小月餅給晚輩,在節日互表良好祝愿。中秋節俗,按《福建通志·風俗志》記載,閩都各地略有不同。福州城內“中秋士女登烏石山進香,夜燃神光塔燈,是夜婦女連臂出游,謂走百病”;永泰縣“中秋望月,紳士??恰?;閩清縣“中秋造月餅,設酒賞月,食栗與芋,童子備 米時 粿,用瓦片砌塔相拜?!保弧堕L樂縣志》述“中秋從略,各家不過具飲而已?!?/p> 中秋“擺塔”,是節日的一大樂趣。農家兒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點燃,火光四照,盤詩賞月,互相娛樂。城內人們購泥塑或陶瓷鑄就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歷史人物,并有燭臺、花瓶、香爐等陳列展出,供人觀賞。富貴人家有的在廳堂搭架“擺塔”,少則三層桌,多則十層桌,最高層擺以泥塔或鐵塔,低層陳列一雙秧盆,青蔥吐綠,以示豐收。中間各層則排列歷代名人和戲曲人物,整個庭院燈燭輝煌,增添佳節氣氛。 重陽節 九月初九日,謂重陽節,因九為陽數,日月并重,故稱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俗,按《續齊諧記》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豬、犬、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女帶茱萸囊,蓋始于此?!避镙?,草名,一叫越椒,味苦,性辛溫,有散寒、溫中、止痛和祛惡的藥效?!栋碎}通志》載:“重陽,郡人率以是日登高,飲菊酒以延年,插茱萸以避惡?!薄陡V莸胤街尽肥觯骸熬湃盏歉撸源髲R山與烏石山、于山為最多,兒童放紙鳶(風箏),士大夫則仿古遺事,相約游山飲菊酒?!备V莸闹仃柟澦?,系從中原傳來的。唐末十八姓隨王潮入閩,開發閩海,使荒莽的東南海濱人口大量增加,文明風尚隨之傳入閩都,豐富閩山越地的文化生活,同時衍生了地方節俗。 放風箏,據說也是來自桓景與費長房的故事。一次桓景向費長房求取除邪祛瘟的藥,路迷山林,后經鴿子引路,才找到費。后人為紀念此事,以紙糊鴿子,登高時隨帶上山發放。無山丘可登的地方,便有重陽吃糕的風俗。糕和高諧音,以吃糕代替登高消災。福州的九重粿,便是九月九吃糕留下的舊跡。古時是用茱萸葉磨米染的色,中夾七層糖色,表面一層黃色,底層為米漿的本色。農民多自磨自蒸,饋贈親友;城內多購自 米時 店。 重陽還有祭掃祖墳的活動?!堕L樂縣志》記載“重陽必祭墓,謂之秋祭”。這與清明掃墓合稱春秋二祭。他們以登高與掃墓,抒發思親的情懷。 50年代以后,登高消災之說早已無人相信。人們把登山、放風箏列入秋季文體活動內容。1990年,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將每年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是日,有關單位組織老年人進行游戲娛樂、體育競賽等活動,讓老年人盡情玩樂,身心愉快。 來源:福州地方志 |
|
|||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