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版《中國日報》12月21日評論版文章:昨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了澳門回歸十周年慶典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會上,由胡錦濤主席監誓,澳門當選行政長官崔世安帶領新一屆政府要員宣誓就職。
1999年,根據中葡聯合聲明和澳門基本法,中國政府對歐洲在華的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殖民地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澳門成為繼香港之后中國第二個特別行政區,真正實現“一國兩制”、“澳人治澳”。
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除國防、外交權由中央政府行使外,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保持自己的法律體系、警察部隊、貨幣體系、海關和移民政策不變。同時,特別行政區可以派代表參加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實踐,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創舉。
在澳門回歸前,對于中國政府能否治理澳門,外界充滿質疑與嘲諷。同時,這個前葡萄牙殖民地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每況愈下的博彩業和間發的幫派斗爭。
然而,自從回歸后,澳門的經濟開始快速增長。2008年人均GDP到達39,000美元,幾乎是十年前的3倍。同期失業率從6.3%下降到3%。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澳門接待旅游者近2300萬人次,幾乎是當地人口的42倍。新任行政長官崔世安承諾,未來將把澳門打造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休閑娛樂服務城市。
一直以來,中央政府都堅決果斷地支持澳門的發展。2003年,中央政府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了密切經濟合作,尤其是旅游業合作的協議。中央政府將和特區政府一起努力,使澳門經濟日益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今年上半年,澳門獲準租借廣東橫琴島的部分土地,用來籌建澳門大學新校區。此外,通過填海造地,澳門的面積增大約360公頃。上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動工,該項目的建成,將把澳門、香港以及內地城市珠海緊密聯系在一起。
同這些枯燥的數據比起來,澳門人的自豪更有說服力。這個城市的開放與包容,使它保留了城市的多元與和諧,將東西文化完美結合在一起。葡萄牙文化將會繼續發展,宗教信仰自由也會得到尊重。政府鼓勵混血青年發揮他們的專長到特區政府工作,以后,也可以到中央工作。
最近,澳門一家學術機構做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澳門的未來一片看好。80%以上的澳門人對中央在澳門實行的政策表示滿意。
實際上,“一國兩制”政策不僅造福了澳門,同時也將為整個中華民族繁榮與穩定作出貢獻。(中國日報評論員 張曉剛 編譯 劉江波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