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4日報道:經過一年多立案調查,商務部23日上午公布了碳鋼緊固件反傾銷調查的初裁決定,決定對產自歐盟的進口碳鋼緊固件增收17%的反傾銷稅。
就在22日晚上,歐盟27國部長會議上剛剛通過了歐委會關于延長對中國進口的皮鞋增收15個月的反傾銷稅的提案。這一提案是由少數歐洲皮鞋生產國提出的,盡管一直受到許多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成員國以及部分企業如耐克等的反對,最終它還是得已通過。
商務部的這一決定也將人們的關注再一次地集中到了這個工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零件“緊固件”身上。今年以來,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接二連三的對中國產的緊固件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或者裁決。中國緊固件生產行業深受其害,而這一次,中國開始反擊。
商務部網站的聲明指出,基于調查,認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碳鋼緊固件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碳鋼緊固件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所以“決定對該產品采取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09年12月2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上述來源的該產品時,應依據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傾銷幅度(16.8%-24.6%)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這個數據和美歐對我們的制裁根本不算什么,這只是一種象征性的措施,是對中國企業的一個交代,也是對他們(美歐)的一個警告,”上海的Mysteel Research Institute副主任于連貴告訴中國日報記者。
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主要被攻擊對象。而“緊固件”這一主要工業零部件被頻繁的卷入其中。
今年年初,歐盟宣布對產自中國的緊固件增收長達5年,高達87%的反傾銷稅。中國政府對此強烈不滿,于10月將其告到世界貿易組織,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將來自歐盟的貿易救濟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
接下來,應美國緊固件生產商紐科的要求,今年10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產自中國的碳鋼緊固件開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美國紐科公司認定中國產的緊固件存在67%到206%的傾銷幅度。
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緊固件出口國,出口遠遠大于進口。“每年大約有50%的產量是用來出口的,中國主要是進口少數高端的緊固件,”于連貴說。
“救濟措施對中國的緊固件生產商的影響是巨大的,而中國對歐盟的臨時措施對他們產業的影響會小很多。”
就在中國宣布緊固件措施不到一天前,歐盟剛剛宣布對中國和越南產的皮鞋延長增收15個月的反傾銷稅,這不禁讓人懷疑中國的做法是否是有意為之。
“這純屬巧合,從技術層面上講,中國本該在12月底到1月中旬之間宣布緊固件的初裁決定的,”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付東輝解釋道。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主要負責處理中國相關的貿易救濟措施案件。
早在2006年,歐盟對中國產的皮鞋采取反傾銷措施,當時這一案件在歐盟內部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最終裁決時,歐委會考慮到內部強烈的反對聲音,將最終的反傾銷措施由通常的五年改為兩年。2008年10月,歐委會啟動對中國產皮鞋的反傾銷復審調查,今年11月19日,在歐委會反傾銷咨詢委員會上,歐盟大多數成員國的代表從客觀事實出發,反對繼續延長反傾銷措施。但歐盟最終仍屈從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執意延長對中國產皮鞋的反傾銷措施。
這一次,歐盟又做了妥協,將五年改為15個月。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出強烈的不滿。
“這顯示其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上愈行愈遠,”商務部在其網站上這樣說到。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歐盟鞋類產業經過了長期的配額保護,加上幾年反傾銷措施,產業已完成必要的結構調整。目前,歐盟產業各項指標良好,對外出口強勁,說明歐盟產業是有競爭力的,沒有必要再進行保護。歐盟產業在全球的供應鏈中,逐步邁向中高端市場,其產品與中國產品并不直接競爭,繼續對華反傾銷沒有意義。”
而歐盟完全不掩飾其對行業的保護。“歐洲鞋企正在調整產業以適應全球化給其帶來的影響,如果這一措施能夠得到實施,他們將得到保護,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完成這一過程,”歐盟27國成員在通過這一措施時作了這樣的解釋。
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堅決反對這一延長措施。“我希望歐盟以后會認識到反對貿易保護注意的重要性,”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說到。
在付東輝看來,歐盟的這一舉措是“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必須堅決和這樣的行為做斗爭。”
無疑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貿易大國,但是在解決貿易救濟這一方面,付東輝律師認為,還是很“弱”的。
商務部在其網站上表示將會將就此上訴WTO爭端解決機制,并采取相應措施切實維護中國產業的合法權益。(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