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3日報道: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在太平洋、東北亞、東南亞等地區頻頻舉行軍事演習,令人感受到強烈的火藥味正在朝著中國的周邊地區彌漫。進行軍事演習向來是任何國家軍隊的正常行動,美軍單獨或與其他國家軍隊聯合進行軍事演習也不是頭一回。為什么此次美軍主導的一系列軍事演習引發了人們如此大的關注呢?這里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演習的動因,其次是演習的地點。從表面上看,美韓聲稱舉行的聯合軍演,是針對朝鮮發出的“強勢信號”,希望朝鮮不要再有類似“天安號”事件的“挑釁行為”。但是,美韓雙方各有需求,或者說是相互綁架。韓國是想以美國強大軍事力量為依托,來顯示出對于朝鮮的一種優勢或壓力;美國則借應韓國要求舉行聯合軍演之機表達對朝鮮的不滿,同時向地區其他國家發出信號: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強國,依然在東北亞、甚至在整個亞洲、在亞太地區,維持著不可動搖、不可挑戰的軍事優勢。這實際不乏向中國發出信號的因素。
現在美國國防部又宣布下一輪的美韓聯合軍事演習將在黃海進行,“喬治 華盛頓”號航母將參加演習等等。潛臺詞就是,美國決不屈服任何壓力,美國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也能做什么。中國政府已經通過不同渠道向美國政府表達過關切,廣大的中國人民也對此深表憤慨。現在美國下決心要派“華盛頓”號航母來黃海來演習,固然誰也不能通過武力來阻攔,但是美國將為這個錯誤的決定付出沉重的代價。
首先,美國派遣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作戰平臺到中國家門口來耀武揚威,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建設“全面、積極、建設性關系”的共識;第二,這樣做正在傷害中國人民情感。這也不利于美國的根本利益。把一個擁有13億人口,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國家推向自己的對立面是何等愚蠢!時代不一樣了,戰略格局中力量對比也變了,美國再繼續迷戀冷戰思維和迷信軍事力量只能導致更大的戰略挫折。
美國堅持派出航母到中國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也凸現了一個問題,中美兩國關系正處于“安全困境”之中。這不僅毒化兩國合作的氛圍,也不利于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繁榮。
因此,破解中美兩國之間“安全困境”特別是“海上安全困境”。這不但事關中美關系的穩定與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東亞地區,乃至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穩定。
要破解中美兩國關系的“安全困境”,關鍵在于美國的戰略取向。美國要拋棄冷戰思維和傳統的海權理念,不要把中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的發展看成是對自己的挑戰與威脅。中國的軍事力量,包括海軍力量必然要發展,必然要強大,必然要走向大洋,任何“島鏈”都不能鎖住,任何圍困,無論是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圍困”與“堵截”都不無法阻擋中國海軍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拓展和為世界與地區的和平、安全、繁榮作貢獻而要邁出的步伐。少一些“零和”思維,多一些“共同應對安全挑戰”的合作安全觀,有利于中美兩國軍事關系的良性互動,也有利于中美兩國整體關系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也應該永遠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永不稱霸,堅持和平發展。我們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要更加積極地為促進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破解中美兩國海上“安全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搞好兩國的戰略溝通,我們要坦誠地向美國說明,中國不追求地區海上霸權,更不追求全球海上霸權。因此也不就以此目標來牽引我們海軍能力的建設。我們只做國家利益的守護者和地區與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維護者。
只要雙方有加強合作和避免兩敗俱傷的意愿,中美兩國海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特別是在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內的合作,這樣不但可以共同為地區與世界的和平作貢獻,還可以增進中美兩國海軍之間的戰略互信,消除誤解、防止戰略誤判。
我們真誠地勸告美國政府和軍隊的領導人,最好站在戰略的高度,從維護地區和全球和平與安全的大局出發,不要“賭氣”,不要“耍脾氣”,在動用軍事力量和展示軍事力量的問題上,謹慎行事,展現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范來。(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前所長 楊毅海軍少將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