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英文《中國日報》12月 22日報道:據商務部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預計將在2013年完成600個城市和2900個縣政府機構的辦公室軟件正版化,以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該消息人士表示,中國的31個省級政府機構會在明年6月底實現辦公室軟件正版化。
此前,中央政府已經耗資1.4億元在2011年5月底完成了135個部委及中央機關單位的軟件正版化。
這意味著,當這兩項舉措都完成時,包括中央與地方的中國政府機構都將使用正版軟件。
專家表示,這些保護知識產權的行動,將為軟件供應商,尤其是國外品牌,創造更大的商機。
一位知情人表示,最近在四川成都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國承諾在所有地方政府機構實現軟件正版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還承諾建立一個由他本人親自領導和監督的知識產權保護辦公室。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和貿易資深專家周世儉認為:“軟件正版化是中國外企最關注的部分,所以地方政府實施該項目對中國而言是個重大舉措,它顯示了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和改善投資環境)的強大決心和誠意”。
“不僅如此,中國還必須要在這個項目上花費巨大開支。”
2011年5月末,中國的135個中央政府機構已經購買了價值1.4億元的正版軟件,其中包括操作系統、辦公室軟件和防病毒軟件。
7個省級政府機構購買了價值2.36億元的正版軟件。
國務院11月表示,今年省級政府機構將在6月底完成軟件正版化工作。
“中國政府的聲明和其不斷提高的正版化努力,讓我們受到的鼓舞,” 微軟(中國)有限公司的發言人表示。“中國不斷改善知識產權保護的行動也給我們帶來了機會,我們也相信中國的行動能達到有意義且持久的效果。”
在中國軟件供應商看來,外資企業享有巨大優勢,因為他們的軟件更受政府采購的青睞。
瑞星的中國市場總監王占濤說:“(中國政府采購)量是高,但利潤并不大,國外同行普遍有較強的競爭力,而且由于他們的產品范圍更廣,所以常能在競爭當中獲得比我們這些國內企業更多的訂單。”
2007年到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政府的軟件采購,包括數據軟件、操作系統軟件和殺毒軟件,共價值10.7億元,而且數量和價值每年都在增加。
但是大部分軟件采購的訂單流向了外企,比如微軟、甲骨文和IBM等。從2007年到2010年,按價值估算,外企占了采購的82%,約8.79億元。
2007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中國國內的瑞星只有在殺毒軟件上得到了超過一半的訂單。
“我非常擔心這種(選擇國外品牌)偏好會繼續下去,所以我強烈建議中國政府選擇本土品牌。”中國工程科學院院士倪光南說。“只要質量過硬、價格實惠,國內軟件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沒必要盲目地優先購買進口軟件。”(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