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在發展勞務經濟過程中,河南結合當地人文傳統特色,因勢利導,注重發揮品牌效應,對農民工開展特色化培訓,打造優秀勞務品牌。一是以縣為重點,根據各地人文特色點和勞務輸出方向,結合市場需求,開展針對性培訓,逐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勞務品牌。二是在勞務輸出基地縣建立技工學校,進一步開展專業化、特色化培訓,不斷壯大特色人才隊伍,發展形成新的勞務品牌。三是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大力培育勞務品牌。如周口海燕技校致力打造勞務品牌,年輸出各類海燕技工5000多人。打造技校型勞務品牌,為開展知識型、技能型勞務輸出開辟了新的途徑。2007年11月,在鄭州舉辦的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大會上,河南省集中展示了31個經過市場檢驗、信譽良好、質量過硬,在區域乃至全國都有較高知名度的勞務品牌。“安陽建筑”、“長垣廚師”、“遂平家政”等品牌被授予“全國勞務品牌展示交流大會優秀勞務品牌”。規模化、技能化勞務品牌的大量涌現,提高了河南勞務的知名度,推動了勞務經濟上規模、上檔次。
河南摘棉工。河南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村勞動力4700多萬人。為拓寬農村婦女務工渠道,增加農民收入,2003年以來,我省連續大規模組織農民赴疆從事采摘棉花、西紅柿、葡萄等季節性工作,平均每年組織16萬人以上,已累計輸送87萬多人,帶回勞務收入22億多元。
安陽建筑。安陽市外出建筑隊伍依靠吃苦耐勞的紅旗渠精神和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藝,在全國各地構建起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建筑,為安陽市贏得了“中原外建第一家”的美譽,造就了安陽建筑勞務隊伍,打造了“安陽建筑”勞務品牌。安陽市外出建筑勞務規模龐大。2004年,全市外出建筑施工企業114家,外出建筑勞務38萬人,承攬工程2285項,建筑總面積達1308.7萬平方米,創產值104億元,實現勞務收入38億元。2005年,創產值108億元,實現勞務收入40億元。2006年,創產值112億元,實現勞務收入43多億元。到2007年8月底,全市外出建筑施工企業達120家,從業人員已達50余萬人,占全市總人口9.4%,被河南省授予“建筑之鄉”稱號,其中林州市、滑縣還被北京、天津確定為“建筑勞務基地縣(市)”。安陽市外出建筑隊伍整體素質較高,隊伍執證上崗率達到70%以上,承攬的項目和獲得的榮譽逐步增多,先后參與和完成了亞運村運動員公寓、西客站郵件處理中心、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體育館、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等160多項工程,累計完成建筑面積450多萬平方米,工程合格率達100%,46%的承建工程榮獲“優質工程獎”。共榮獲“長城杯獎”77項、“魯班獎”14項。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中國建設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曾對我市外出建設隊伍的斐然成績給予報道,在宣傳安陽,樹立安陽良好形象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促使安陽建筑勞務隊伍壯大,建筑勞務的品牌作用更加顯現。
長垣廚師。長垣自古就有尚廚之風。長期以來,長垣烹飪以“歷史悠久、廚師眾多、技藝精良、服務廣闊”享譽海內外。明朝萬歷三十一年,長垣幾乎家家都有在外從廚和學藝之人。清光緒年間,長垣人口30萬左右,其中在外從廚者竟達2.5萬人。新中國成立后,長垣厚重的烹飪文化底蘊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青睞,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就先后輸出優秀廚師千余名。目前,長垣有中國烹飪大師12人,中國烹飪名師12人,省級烹飪大師36人,名廚大師之多,居全國之冠。2003年2月,時任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張世堯為長垣題寫了“中國烹飪博大精深,廚鄉長垣盡展風采”的頌詞。2003年5月,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長垣“中國廚師之鄉”稱號,這是我國烹飪界的第一個最高榮譽稱號,標志著長垣廚師在中國烹飪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用和貢獻。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廚師輸出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工作來抓,大力推行“先培訓、后發證、再輸出”的工作模式,依托河南博大烹飪學校,大力開展廚師培訓工作,塑造了一支“有文化、有技術、有道德、有證書”的廚師隊伍,不斷為長垣廚師品牌注入新活力,長垣廚師輸出總量不斷增加,輸出層次不斷提高。據統計,已向北京、上海、廣東、湖北、山西、河北等地輸出廚師2.8萬人次,創收入3.3億元。同時通過多方努力,逐步打開了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美國等國外輸出渠道。“河南阿五美食有限公司”董事長樊勝武、“頤順軒國宴酒店”董事長李志順等成為長垣廚師務工創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