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各地新聞標簽: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國在線 > 中國論壇
滾動新聞

GDP接近無法掩蓋中日經濟巨大差距【英文】

2009-07-03 00:09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7月3日國際言論:就經濟和社會的總體而言,中國經濟落后于日本的差距依然很大,這種差距既難以“定量”也無法“計時 ”(落后多少年),但它卻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亟需在那些雖然不能直接計入GDP統(tǒng)計數(shù)字的各個領域做出極大的努力。

統(tǒng)計表明,2008年日本GDP為4.844萬億美元,中國為 4.222 萬億美元,只落后日本6220億美元。預計2009年中國經濟可望增長6~8%,而日本經濟可能負增長,照此“一增一縮”,網上稱“中國GDP超日本”有可能在兩三年內實現(xiàn)。

在中國GDP即將超過日本時,討論“中日經濟差距多大”,似乎有些不合時宜。這里需強調的是,本文討論的是“中日經濟差距”而不是“中日GDP差距”。一國經濟發(fā)展包括“數(shù)量”和“質量”相互影響的兩個側面。比如,你生產了3個燈泡,由于質量不好,一年憋了3次,那么,3個燈泡的真實價值還不如1個雖價格相同卻質量較好、用一兩年也不會憋的燈泡,盡管后者“一個頂仨”,其對GDP的貢獻卻只及前者(3個燈泡)的1/3。由此看來,對經濟要全面地看,既要看它的數(shù)量方面,又包括它的質量方面。

從超越GDP的全面角度看,中日經濟差距仍然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在經濟成果惠及民眾方面,中日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看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首先要看其經濟增長在多大程度上給老百姓帶來了實際好處。為此,先要看人均GDP。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2008年日本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在世界名列第24位,為34100.07美元;中國名列第99位,為5962.70美元,日本的人均GDP排名比中國靠前75位,數(shù)值相當于中國的約5.7倍。

另外,為評估經濟增長成果惠及本國民眾的“廣度”,不能不考慮民眾之間的收入差距。日本在戰(zhàn)后造就了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平等的社會,曾出現(xiàn)過所謂“一億總中流社會”(即國民普遍認為自己的收入達到了中產階級的水平),日本還大力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在世界上首創(chuàng)了全民醫(yī)療保險制度(從1961年開始實施)。雖然隨著日本人口日趨高齡化,當今日本的醫(yī)療和養(yǎng)老金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難,必須實施改革,與此同時社會貧富差距也有所擴大,但依然不失為一個相對平等的社會,據(jù)亞洲銀行2007年調查,日本的基尼系數(shù)為0.24,是亞洲國家中唯一低于0.3的國家,而同年中國的基尼系數(shù)達到了0.48,已超過了0.4的警戒線,社會保險制度也尚在確立之中。

GDP數(shù)字更能全面衡量一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反映該國老百姓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由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在《1990年人文發(fā)展報告》中提出的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是以健康長壽、教育水平以及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這三個指標為基礎計算出來的。據(jù)《2007年/2008年人類發(fā)展報告》,日本的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在世界排名第8位,屬高指數(shù)級別國家,中國排名第81位,屬中指數(shù)級別國家。 

由上述情況可見,在經濟增長惠及民眾的程度和廣度方面,我們做得不如日本。

第二,在環(huán)保方面,中日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日本擁有讓多數(shù)人看起來感到舒服的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城市的空氣質量不遜于我國大多數(shù)的度假區(qū),森林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高達66.7%,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的環(huán)保產業(yè)也發(fā)展得很快,在世界6000億美元的環(huán)保產業(yè)市場中,日本占了3862億美元,美國占了近1000億美元,我國只有200億美元。

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看日本,羨慕的對象是人家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以及家庭電器的普及,然而進入21世紀,中國人看日本,羨慕的對象集中于一個詞兒,這就是“干凈”。中國的記者訪問在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懷抱之中的日本,驚嘆那里是一個“綠色的世界”。

與日本相比,當今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已發(fā)展到危及人們健康生存的地步,國家環(huán)保部門有關專家透露,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導致的污染,使我國GDP每年損失13%。在全世界受污染最為嚴重的20個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境內,4億城市人口每天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全國現(xiàn)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7.4萬多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公里;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9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國土總面積的37%,

我認為,中國人民不僅應該有志氣在GDP方面趕超日本,而且應該有志氣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趕超日本,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歷史性課題。畢竟我們擁有相當于日本國土面積25倍的廣闊而美麗的國土。

  第三,在科技轉化方面,中日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據(jù)統(tǒng)計,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貢獻率,日本超過70%,中國只有39%;研發(fā)投入占GDP的比例,日本為3.5%,中國僅為1.3%;對外技術依存度,日本低于30%,中國超過了50%;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僅為日本的1/26。

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在先,中國跟進,先后成為“世界工廠”。但日本“世界工廠”迅速達到了國際勞動分工的產業(yè)鏈高端,而中國“世界工廠”至今依然在基本停留在國際勞動分工的產業(yè)鏈低端,處在為發(fā)達國家“打工”的地位,賺少得可憐的“低端的錢”,卻在能源、資源及環(huán)境等方面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我國確實擁有制造“兩彈一星”、火箭飛船、繞月衛(wèi)星、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世界尖端技術,但是,不能不承認我們在推動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方面,與日本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在20世紀世界重大發(fā)明和新產品的研制方面,日本人貢獻很小(做出的重大發(fā)明為零),然而在32項重大新技術產品的實用化商品化方面,美、歐分別只有六項和兩項,日本竟有24項!商品化能力極強成為日本“世界工廠”的突出特征。

第四,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方面,中日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國經濟發(fā)展的質量乃至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指標。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日本在每桶油價從1位數(shù)漲到兩位數(shù)的壓力下大力開發(fā)節(jié)能技術,從而成了世界上節(jié)能“優(yōu)等生”;而中國在每桶油價超過50美元、有時甚至漲到三位數(shù)的情況下卻依然未能摘掉節(jié)能“劣等生”的帽子。

比如說,各國生產1噸粗鋼需用的煤炭量相差很大,中國為1.5噸,美國為1噸,日本僅為0..6噸。從鋼材的成品率看,日本為0.98(即從1噸粗鋼可生產980公斤鋼材),美國為0.70,中國為0.60。又據(jù)日本資源能源廳去年發(fā)表的數(shù)據(jù),日本為生產一個單位GDP所需的能源消費量,僅相當于中國的約1/9。中國的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之低,已經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不僅影響經濟,影響環(huán)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甚至影響我們的國家形象。

  第五,在人的素質方面,中日之間的差距相當之大。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精細化管理研究專家汪中求不久前去日本考察歸來后,以“中日國民素質有30年的差距”為題在網上發(fā)文,在結尾處寫道,日本社會流傳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汪先生的文章招來不少反駁和爭論,然而,一位反對他的網友雖然對所謂“30年差距”說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但同時也承認:“很多曾經和正在與日本人一起共事、合作的中國人或者去過日本的中國人,是承認很多日本人在某些專業(yè)知識、工作技能、表面上的禮貌舉止等方面是比中國的很多人要做得好的。”

  第六,在經濟成果多大程度上歸屬于本國國民方面,中日之間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與在該國國境內開展的全部生產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即“國內生產總值” (GDP) 是有出入的。

中日兩國對吸收外國企業(yè)的直接投資(FDI)的態(tài)度很不相同,中國特別積極,日本特別消極(日本吸收FDI占國內固定資本投資的比例只有1.1%,比世界平均水平16.3%低得多)。反之,日本企業(yè)對外投資比較積極,連續(xù)15年居世界第一,而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時間不長,且不順。因此,中國的GDP大于GNP,而日本的GNP大于GDP。

據(jù)統(tǒng)計,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已經占GDP的4成以上;中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有接近20%是外商直接投資貢獻的。我國出口產品中約有60%是在中國的外資企業(yè)生產返銷到海外的產品。有外資企業(yè)的外方老板說,“我拿走了大筆的錢,給中國留下了GDP”。由以上對比可見,日本經濟增長成果歸屬于本國國民的程度比中國大得多。

  以上從六個方面分析了中日經濟差距,當然會有很多不全面之處。總的來說,盡管中國的GDP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很可能在近幾年發(fā)生逆轉,但是,就經濟和社會的總體而言,中國經濟落后于日本的差距依然很大,這種差距既難以“定量”也無法“計時 ”(落后多少年),但它卻明確地告訴我們,為了在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真正趕上乃至超過日本,我們亟需在那些雖然不能直接計入GDP統(tǒng)計數(shù)字、卻是為改善全體人民的生活、提高“人自身的素質”以及建設我們的美麗國土方面真正迫切需要而且有效的各個領域做出極大的努力。(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馮昭奎  編輯  張峰)

英文鏈接:Japan still a bridge too far on many fronts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中國在線內容授權協(xié)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663、84883567聯(lián)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lián)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