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中國企業
![]() |
科技部公布創新能力報告 粵企躍升全國第一 2009-08-12 09:48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今年,全球金融風暴依然影響企業效益。而在昨天召開的全省自主創新工作現場會上,深圳比亞迪公司的介紹卻令人鼓舞。這家擁有5500項專利申請的高科技企業,其鎳電池、手機鋰電池均占全球市場第一大份額,今年1-6月的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46%,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150億元,納稅16億元。根據科技部最新公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下稱《報告》),廣東的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到全國第二,僅位居上海之后。其中,企業創新能力首升全國第一。同時在創新的經濟效益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兩方面,廣東也領先兄弟省市。 在全國率先推出省部產學研結合新模式 國家科技部自2001年起組織開展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估以來,廣東綜合排名多年位居全國第三,居上海、北京之后。近年來,廣東省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和產學研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實施了一批重大項目和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省部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利用全國科技資源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參與廣東產學研合作的高校已超過180所,企業有3000多家,開展的項目達到6000多項,促進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匯聚到企業,有力支撐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廣東還大力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為企業申請科技貸款創造良好條件;加快建設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和大型企業研究院,培育龍頭創新企業,使得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2008年廣東的企業創新能力從2007年的第二位躍升為全國首位,突出表現在企業研發投入綜合指標和設計能力綜合指標方面的進步。其中,企業研發投入綜合指標由全國第四上升至第二位,大中型工業企業中科技人力資源、科技經費和企業科研機構的總量在全國位居前列。如比亞迪公司每年研發就投入10億元以上。 高新技術產業是經濟發展重要增長點 廣東高新技術產業高速增長,其增加值占廣東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20.65%,是廣東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增長點。同時,高新區、專業鎮等科技型集群對區域經濟的創新支撐日益顯著,兩者占全省GDP的比重已分別達到7%和25%左右。在高新技術產業和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下,2008年度廣東創新經濟績效水平繼續在全國保持首位,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等相關指標表現尤為突出。廣東在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出口額、高技術產業就業人數等產業總量指標方面位居全國第一。如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通過幾十個技術領域的綜合開發,今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潤均比去年增長1-2倍。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的經濟績效較具優勢 同時,廣東在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能力上,均位居全國第三。知識創造能力方面,廣東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分別排在全國第一位和第三位,而且增長很快,發明專利申請數增長率高達66%,位居全國第二。《報告》顯示,廣東科技對經濟的貢獻不斷加大,知識創造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和技術創新環境與管理水平較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的經濟績效較具優勢。如我國雖然是DVD等影像設備的制造大國,但由于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少數外國公司手中,產業的大部分利潤也因此外流。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多聲道數字音頻技術,申請了49項國內外發明專利,并在今年3月通過了國際有關行業協會認可,成為全球下一代DVD高清光盤標準的一部分。這標志著中國也擁有了行業的核心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附加值,帶動一大批廠商進行產品開發。 但《報告》也顯示,我省在研發投入、金融環境和創業水平方面,均得分較低。 相關報道深圳推進自主創新的經驗受肯定 深圳把自主創新作為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核心,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搶抓先機,早謀劃、早行動、早轉型、早見效,成為全國自主創新的先鋒和創新型示范城市。其自主創新工作的成功經驗,可歸納為“四個突顯四個一流”:一是政府主導作用突顯,創新環境一流。突出戰略強力推動和政策強力推動。二是企業主體地位突顯,研發創新一流。自發創新、自主創新已成為企業的內生動力和自覺行動,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平均在10%以上,真正成為了自主創新的主體。三是創新高地突顯,高端產業一流。著力打造基礎研發高地、公共創新服務平臺高地、產業集聚高地、人才高地和總部經濟集聚高地。四是創新文化突顯,創新型城市一流。政府有“創新導向”,企業有“創新動力”,市民有“創新意愿”,社會有“創新氛圍”,構成了深圳作為全國一流的創新型城市。 編輯:馬原 來源: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