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三: 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是否跟進
09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是“資本市場改革”。這個新提法,意味著監管層在今年很可能會在新股發行制度、創業板、融資融券等方面實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作為一種融資方式的創業板,在國家迫切需要解決中小企業難的前提下,最有可能先行推出,而經過多年準備的股指期貨與早已啟動試點工作的融資融券的命運又如何呢?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南華集團董事張賽娥指出,與創業板的急迫性相比,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這兩個產品目前的確是好的推出時機。她分析說,因為可以趁此機會觀察新的產品有沒有缺陷,而在市場狂熱的時候則很難分辨。
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表示,股指期貨推出,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經過三年多的準備,股指期貨前期準備工作非常扎實,方方面面對股指期貨的理解確實不可與兩三年以前同日而語了,股指期貨對于證券市場的積極作用已經形成大多數人的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今年是推股指期貨的黃金時期。以目前的情況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宏觀調控政策的任何變化都有可能導致證券市場整體性下跌,從而引發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合理的投資組合,只能規避由個別股票引發的風險,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只有通過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反向操作,才能鎖定現貨成本和風險,從而在較大程度上規避系統性風險。
全國人大代表、中金所總經理朱玉辰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指出,股指期貨的推出是完善股市的基本機制。中國股市的一大缺陷是“單邊市”結構,缺乏雙向交易機制。對股市看空的投資者無法操作,股市缺少內在制衡機制。股指期貨可以使市場具備對沖機制,有助于縮小中國股市的波動幅度。
全國人大代表、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歐陽澤華表示,目前融資融券各方面準備基本就緒,下一步將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遵循風險可控、可測、可承受的框架,穩步推進融資融券的試點工作。歐陽澤華說,融資融券在海外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交易品種,也是各個市場必備的交易功能。其最大好處是通過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建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聯系的通道,同時有利于增強證券公司的競爭力,也改變目前市場單邊市的基本格局。
焦點話題四:如何消減大小非解禁帶來沖擊
從08年開始,大小非解禁規模明顯增大,今、明兩年更是進入解禁的高峰期。一直以來,眾多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呼吁要規范大小非的流通問題。同時有不少人認為,只有解決了大小非問題,中國股市才有盼頭。大小非問題對市場真有這么大的影響嗎?大小非的問題究竟該怎么去解決?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證監局局長江連海江連海認為,解決“大小非”問題一方面要消除投資者的心理疑慮,另一方面要在完善大宗交易平臺的基礎上打“組合拳”,包括考慮由外匯儲備和社保承接一部分大小非等措施。
他說,2009年“大小非”解禁比較集中,其規模是2008年的5倍,但資料顯示,這些限售解禁股2/3以上是IPO首發形成的,其中80%集中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上港集團、中國聯通等幾家國家控股的大型和超大型央企,而且第一大股東的解禁量占90%,“小非”解禁量僅占股改限售股份解禁量的3%,“小非”大部分已經在去年解決了?!斑@些國企的大股東雖然是理論上可以減持,但是在現實中,實際減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厲無畏表示,作為國有資本的大小非在解禁時不應該損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應該加強對限售股的監管,要求限售股東拿出20%左右利潤成立特別收益金返回給流通股股東。
他認為,“大小非解禁”是造成股市起伏的最主要原因,即股改時大小非的對價不夠,解禁后給流通股股東帶來損失,造成人心恐慌,所以要讓國有股拿出拋售收入的20%左右作為紅利分給流通股。這樣做,大小非就不會隨便減持,流通股也不會趕緊逃走。不恐慌了,市場就不會受到大小非解禁的影響而波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南華集團董事張賽娥稱,內地不一定非要設立平準基金來解決大小非減持對市場帶來的沖擊問題,后者的解決最終還要市場來慢慢消化。她分析,很多大非持有者是政府,拋售可能性較?。欢》堑蛢r賣掉的股票會被新的投資者買過來,也不會產生大的沖擊。她舉例說,香港的股票都是私人的,大股東也可以賣,超過5%的都要公告,一般都只會對個股造成波動,影響有限,所以大小非問題還是要靠市場來慢慢消化。
分析:監管層維穩的信心來源于哪里
08年以來,我國采取很多舉措從基本面與市場供求關系來穩定資本市場,起到一定的效果,股指出現探底回升走勢、市場信心也得到扭轉。進入09年之后,面對國內外更加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這就對監管層維穩帶來更大的難度與要求。那么,監管層維穩的信心來源于哪里?又會進一步采取哪些維穩措施呢?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對中國資本市場很有信心。他指出,作出這一判斷基于三方面的理由:首先,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其次,雖然有些上市公司有問題,但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行業內是龍頭企業,它們會較快地克服眼前的困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好的;最后,經過這幾年的改革和對市場的整頓,市場的基本面也是好的。
高層的信心是有數據作為后盾的。
首先,3月4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2月份PMI為49,接近經濟擴張收縮分界線50的水平,連續第三個月回升。
其次,在企業大規模限產與基礎建設的雙重刺激下,鋼鐵、水泥、 煤炭、有色等行業的“去庫存化”,申銀萬國分析,經過前期停產式的削減存貨,將會大大縮短存貨調整所需時間,在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左右,企業的階段性存貨調整將基本結束。這從煤炭、鋼鐵近段時間的提價行為即可看出。
最后,3月6日,央行、財政部等四部委領導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會全力確保今年經濟增長8%的目標。同時,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刺激政策。 接近國資委的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國資委的救援計劃除了已經啟動的注資外,主要將通過這個“央企大管家”進行重組兼并。而4月份即將公布的央企審計結果無疑是國資委下一步救援、診治央企的一張“診斷書”。有國資專家分析,國資委對央企的救援是采取注資還是兼并重組都將依據該“診斷書”“對癥下藥?!?/font>
編輯:鄧京荊 來源:中國經濟網 (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