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引人關注的全國兩會于2009年3月3日在京拉開帷幕,本網特別推出“2009全國兩會系列訪談”,邀請高端人物、熱點代表委員等做客中國日報網直播間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3月4日下午5點,本網特邀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談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社保體系建設。
【主持人】直擊“兩會”熱點,對話風云人物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中國日報記者付敬,現在直播的是中國日報網和新浪網聯合直播的訪談。今天走進直播間的是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先生。今天訪談的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社保制度,下面請鄭先生做一個開場白。
【鄭功成】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在中國日報網跟大家進行交流。大家知道今年的“兩會”,我這兩天已經感受到了公眾對社會保障的關注度。就我去年參加“兩會”的經驗來看,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社會保障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也進入了關鍵的時期。所以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利用中國日報網的平臺,和關心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關心中國經濟危機形勢的網絡朋友進行交流。
【主持人】鄭教授,您已經是兩屆人大常委,您也是社會保障調查的專家。在今年經濟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們提出拉動內需的戰略,在拉動內需這樣戰略的情況下,社保制度有什么樣的必要性?
【鄭功成】大家都知道國際金融危機不僅對發達國家的影響很大,對我們國家的經濟沖擊也很大。它也使我們反思,經濟發展的模式對外貿的依存度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高到75%以上,現在起碼也是50%到60%以上。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種外貿依存度非常高的經濟非常容易受沖擊。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不景氣,實際上已經是國際金融危機已經開始了。
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講,國民經濟持續的發展必然依靠內需來拉動。中國13億人口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自己都沒有用好它,依靠國外的市場,應該說這個經濟模式是不合適的。所以中國經濟下一步的發展,就是一定要實現經濟發展更多的轉型,由過多的依賴外貿轉向依賴內需,由內需拉動經濟,才是健康的和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大家知道,內需的拉動一定要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那是自動消費,這才是拉動內需,或者搞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所在。但是居民的消費,從去年以來并沒有那么旺盛。居民消費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程度水平很高,有消費能力,另外沒有后顧之憂,有安全感,今年的消費不會為未來的各種風險擔憂。在我們國家恰恰相反,大家生活在不斷提升,但是后顧之憂有很多,沒有安全感。在這樣的情形下,即使生活在增長,消費也未必能起來。所以現在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恰恰是解決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只有在這樣的情形下,老百姓才能很好的消費,而不是把自己的錢放在銀行里。
百姓消費,首先又刺激了生產,刺激了經濟的增長,也改善了民生。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是應對危機的必須的手段,是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必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