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引人關注的全國兩會于2009年3月3日在京拉開帷幕,本網特別推出“2009全國兩會系列訪談”,邀請高端人物、熱點代表委員等做客中國日報網直播間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3月4日下午5點,本網特邀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談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社保體系建設。
【主持人】是不是以為這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呢?
【鄭功成】我曾經說過保證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自始至終核心的使命。政府掌握的是公共資源,理所當然是為民眾謀取利益。國家的財力就要通過相關的制度反饋于民,一個是公共設施,一個是公共服務。另外就是福利制度,它出錢讓老百姓受益。所以財政負有天經地義的責任。
另外你談到的稅和社會保險的繳費。我們國家社會保險繳費在全世界來說是最高的,個人要交8%,光一個養老保險就相當于工資額的28%,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費用應該下降,而不是上升。費率下降的條件是什么?就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實現全國統籌。只有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了,負擔才會下降。養老金制度隱含著下一代分擔上一代養老保險的潛規則,所以我們就必須擴大覆蓋面,必須上升到全國統籌的層面。這樣費率就有下降的空間。
從全國的基金收支來看,是收大于支的,有很多地方是收不抵支的,只要統一,我們就有費率下降的空間,只要不統一,費率搞不好還要上升。為什么要推進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是要減輕勞資的負擔,也可以促使勞動者在全國范圍內流動,不會因為流動喪失勞動者的權益。有一些問題,通過制度的改進是可以緩解的。
【主持人】目前這種養老金帳戶跨地區轉移是個障礙嗎?
【鄭功成】這只是個技術問題,我不太看中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制度上升到全國統籌,轉移只是一個程序,不需要資金。因為制度是全國的,你在廣東工作,還是在北京工作,全國一聯網就可以溝通了?,F在為什么大家把轉移看得很重,是因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是全國統一的,廣東是廣東的,北京是北京的,深圳是深圳的。這樣就非常困難,如果要想轉移不解決全國統籌,轉移起來也是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深圳要上深圳的當,廣州要上廣州的當,是跟地方利益相關的。
【主持人】您所說的社會保障福利體系里面,哪些是我們目前最應該解決的?
【鄭功成】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應該有一個健全的、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解決老百姓的各種生活后顧之憂,這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但是在現在這個時期,要一蹴而就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是不可能的。所以前兩年我一直說我們要構建兩免除一解決的基本保障底線。三個制度是最重要的,一個制度是繼續深化以保障制度為核心的綜合形式社會救助,這是專門面向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的。這個制度建立健全起來,就能免除所有人由于生活困難陷入生活艱難的境地。第二就是免除所有人對疾病的恐懼,不要說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也很恐懼。我們要通過制度的建立,免除人們的老年后顧之憂。我們應該從制度的層面,讓所有的人都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指望。這樣就要求有很多實際的制度,不是養老保險就能覆蓋全民的。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到所有勞動者身上,使得他對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的后顧之憂有所緩解。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在三大制度上下功夫。
前面城鄉居民的普遍保障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接下來是怎么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醫療救助、專項救助,就構成的綜合性的社會救助。
【主持人】目前高層有沒有一個時間表,在什么時候可以建設起來?
【鄭功成】我們國家社會保障改革,目標是越來越清晰了。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講老有所養、病有所依,應該說就是個目標,所有的人都能夠老有所養,病有所依,實際上就是要全面覆蓋了。我們首先要彌補制度的缺失,要使社會保障變成是普惠性的制度安排。我講的是有差別的普惠性的制度安排,首先要讓農村里也有養老金,但是考慮到城鄉之間的歷史差距和分割,現在不可能實現城鄉之間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待遇,所以我們是彌補制度的缺失,然后逐漸的縮小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這是一個路徑。
我覺得時間表也逐漸浮現出來的,我不能說中國政府的時間表是怎樣的。但我可以告訴你幾個指標。中央最近一改方案里提到,未來的三年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要覆蓋到90%以上的居民身上。也就是說,我們有可能指望在2011年或者2012年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的享受到醫療保障。病有所依制度就普惠了。
第二個時間表就是養老保險,最重要的養老保險制度安排,國務院也給出了時間表,就是2012年實現全國統籌。這個制度統一了,所有的勞動者,尤其是非農行業的勞動者,就獲得了保障。在推進基本養老制度的同時,國家也在推進機關養老保險的制度改革。更重要的是,中央已經在研究農民的養老保險辦法。中央主管部門也制定了適應農民的養老保險辦法。這些政策的出臺,我個人認為在這一屆政府里,至少能從養老保險制度涉及的層面上能給我們一個交待,您將來能夠從哪個制度獲得保障?,F在50的歲人不能依靠養老保險解決問題,現在很多城鄉也上升到老年保險津貼。
這個時間表越來越清晰了,我們期望到2012年的時候,人們老有所養,雖然還不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在制度的結構上可以解決。至于說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社會救助,低保制度主管部門已經提出來了,中央政府要實現應保盡保。成為社會救助里核心的項目,它在今年就可以實現。只要低于低保線,就能夠獲得低保制度的援助。同時,我們也看到醫療救助、住房救助,還有一些特殊的救助辦法,正在繼續的探索之中,加快它的發展制度。
三大基本制度,我得出一個結論性的東西,就是這一屆政府一定能做出使這三大制度走向定型、或者能夠惠及全民的制度安排。
【主持人】在三大制度里面沒有提出教育,您怎么看的?
【鄭功成】教育是另外一個范疇,義務教育是屬于社會福利的范疇,高等教育還不能算是福利教育。義務教育如果是作為福利教育來講,它的主要問題已經解決了,就是城鄉義務教育的受教育者,免除學費和雜費,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下一步就教育而言,涉及到兩大任務。一大任務是教育制度的年限要延長,在未來三年中,要變成福利的教育。教育福利的發展就是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因為義務教育等于是政府的責任,等于是福利教育。就是在現有義務教育階段里應該提高教育的質量,就是提供優質的教育,這恐怕是城鄉居民的一個需求。對于特殊困難的群體,在教育制度方面,是把它放在教育制度里面來的。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把義務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目前我們從決策層來講,是什么樣的考慮?
【鄭功成】我現在不知道決策層是什么樣的決定,我曾經參加過中國教育發展的遠景規劃,到2020年的。這里面有兩個指標是可以期望的,一個是義務教育年限的延長。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目標實現以后,國家下一步必然是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