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家公立醫院試點改革
《方案》: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探索管辦分開、政事分開的有效形式。選擇3—5家不同類型的公立醫院,開展引進社會資本、集團化管理運營和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改革試點。改革公立醫院的運行機制,分離普通門診與專科門診,到2011年全市80%專科醫院不設普通科門診,降低醫療服務成本。
解讀:江捍平表示,要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決策、執行和監督三權要分明。將選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以及區、街道醫院等5家不同類型的公立醫院實施委托管理試點。衛生行政部門與醫院負責人簽訂合同,以進行委托經營,管辦分開,使其依法行使公立醫院資產使用權、人員聘用權和薪酬分配權;也將成立“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對醫院實行管理,由市、區兩級政府主導,衛生、發改、財政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以及人大代表、企業家、社區工作者代表等組成,代表政府集中行使舉辦公立醫院的重大保障決策、審計醫院財務收支和經濟責任等職責。而職工代表大會、社會公眾和行業監管將形成多元監督機制,對公立醫院運作進行監督。
江捍平透露,公立醫院改革的難點將在于運行機制的改革,“這涉及政府財政投入和人事編制問題”,公立醫院改革上要實現“在崗人員同工同酬”。同時,醫院要在財政部門核定的人員工資總額內完善內部分配機制,實現在職醫務人員的工資與其專業技術資格、工作數量、服務質量等綜合指標掛鉤。
他透露,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上,深圳將淡化編制概念,逐步在公立醫院中實行員額管理,試行公立醫院人員年金制。
點評:不少深圳醫療界人士均表示,深圳公立醫院改革必將是多項舉措中最難推進的。不論是管理體制還是運行機制的改革都需要打破原有的體制和模式,這是“真正”的改革。
利用香港優質資源,加強深港合作
《方案》:深圳將推動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建立全科醫師師資培訓基地,以健全深圳全科醫學繼續教育培訓體系。
解讀:江捍平指出,新建的濱海醫院將是深港醫療衛生合作的重要項目,也是深圳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部分。深圳官方對此非常重視,這將為全國公立醫院改革打造一個樣板醫院。深圳之所以積極尋求與香港的合作,目的在于充分利用香港先進的醫療、科研資源、醫療道德等,以及引進香港先進的醫院管理經驗,不斷提高深圳的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點評:優質資源的引進是老百姓樂于見到的,更希望通過學習先進能提高深圳的醫療水平、服務理念和醫德。
藥價虛高成關注焦點
深圳醫改該怎么改?老百姓希望從新醫改中得到哪些實惠,市衛人委一直通過該局官方網站征集民意,對目前衛生事業發展評價、醫改調查以及醫改實施問卷等三部分進行網絡調查。有近四成受調查者表示,生小病會選擇去醫院或自購藥品。而藥價虛高、治療費貴,也成為關注焦點。
在“醫改調查”投票部分中,近七成投票者認為目前藥價仍高。如何有效降低藥價,逾四分之一的投票者則認為,如果政府大力補貼醫院,醫院自然沒必要靠藥費掙錢,近五分之一投票者則認為應該實行醫院集中招標采購,減少中間環節。
調查顯示,有八成投票者表示對目前醫改狀況不滿意,市民最關心的依次為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醫護人員服務意識差、醫療服務費用太高、藥價虛高。另外,市民在提高醫保報銷額度、降低醫療費、降低藥費、杜絕亂用藥等方面有較大期待;為了追求回扣,個別醫生開大處方的現象也被放在需解決問題的前列。
逾七成投票者認為新醫改應該以政府為主導,加強醫療藥品計劃價格控制,以達到醫療公益效果。
在對衛生事業的評價調查部分,約有1162名市民參與了投票,結果顯示目前如患小病選擇的就醫方式主要包括醫院和自購藥品,分別占到了36.34%和35.99%,而普遍認為目前醫療衛生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醫療費用不規范”和“醫療水平不高”。
改善醫患關系的關鍵是什么?市民反映最重要的是讓醫生有更多時間向患者解釋病情,減少誤會。而“增加患者的支付能力,這樣患者看病就不會斤斤計較了”、“增加醫生的道德修養”排在其次。
而在2718人參與的“醫改調查”問卷部分,市民最關心的話題依次為“全民醫保”、“大型公立醫院改革”、“社區醫院發展”以及“民營醫院建設和外資進入”。
醫院民營化、市場化能否解決看病貴問題?近六成投票者認為“不會,醫患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醫院為
了多盈利,會誘導患者多接受治療和體檢”。
來源:南方日報(向雨航 羅莎 葉明華)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