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時政|經(jīng)濟|社會|熱圖|專題|節(jié)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yè)|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國在線>經(jīng)濟
肉價“坐火箭” 千里再“追豬” 追訪豬肉漲價根源
2011-07-12 14:55:32      來源:羊城晚報

打印文章 發(fā)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生豬短缺,批發(fā)商難揾食

本報記者夜訪廣州嘉禾禽畜交易市場,發(fā)現(xiàn)不少生豬檔高掛“轉(zhuǎn)租”牌,或以“一夜租”招攬租客

肉價“坐火箭” 千里再“追豬” 追訪豬肉漲價根源

肉價飆升,市民心驚 羊城晚報記者 朱文海 攝

凌晨3時,被稱為“廣東豬肉風(fēng)向標(biāo)”的廣州嘉禾禽畜交易市場燈火通明,宛如白晝,這是這里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檔口里,品種不同、產(chǎn)地各異、體形千差萬別的豬擠在一起,在檔主們頻繁“抓捕”下沒頭沒腦地跑來跑去,發(fā)出驚駭?shù)慕新暋K鼈冎薪^大部分早被選中,身上畫了圈寫好名字,離開這里只是時間問題。

生意難做 生豬檔出租

前來買生豬的車,有大車也有小車。大貨車可以將車對接到高出地面的生豬檔口,直接把豬一頭頭趕上車,一下子可以裝幾十頭。趕完了,豬場下閘,貨車關(guān)門,十分方便。小車則相對麻煩。記者看到,四個壯漢先找到客戶阿成要的一頭豬,然后拿兩根木棒,分別放到豬的前腿和后腿內(nèi)側(cè),隨著一聲“起———”,四個人將豬抬起,然后走下豬場水泥臺階,緩緩放進本就很小的三輪車里?!白铍y放的是第三頭豬,要專門安排一個人把前面的兩頭豬推開,才能把最后一頭塞進去”,在白云區(qū)賣豬肉多年的阿成說:“有時不小心會讓豬跑掉,得花很大力氣去抓回來?!?/p>

這些燈火通明貨如輪轉(zhuǎn)的生豬檔,豬的進價在每斤9.7元上下,出貨均價則達到10.5元,中間有0.8元上下的價差。這生意很賺錢?———已經(jīng)在這里做了多年生豬生意的黎炳成卻否認。他這兩天在自己所租的生豬檔上面掛出了“出租”牌子,而且是“年租、月租、日租”均可,這樣的情況在嘉禾禽畜交易市場還有多家。

豬源難找 能不賠就好

為什么豬價飛漲卻要在此時轉(zhuǎn)租?黎炳成的兒子表示,現(xiàn)在生豬太難找是一個重要原因?!拔覀冞@里每天幾千塊錢租金,沒有足夠的豬進來,就只能賠錢,還不如租出去收點租金,不用那么累,而且可能會少賠一點。”至于出租的價格,他說:“租一天一夜350元,租一個月以上每個月9000元,這個價錢我們只想保本,根本不為賺錢,現(xiàn)在能不賠我們就很滿足了?!?/p>

據(jù)場內(nèi)人士介紹,嘉禾禽畜交易市場的場租,最高的已經(jīng)超過2萬元,每天賣出的豬在170頭到180頭,但這種情況在嘉禾市場幾乎只有一兩家。更多的生豬檔租金不高,從4000元、5000元到1萬元左右較為普遍,每天能賣幾十頭豬已經(jīng)十分難得,有些生豬檔因為找不到豬源或者位置不佳,已經(jīng)退租或準備轉(zhuǎn)租。

比拼價格 流行“一夜租”

“今晚到明早出租”,這是黎永鋒的生豬檔檔口貼出的出租廣告,顯得與眾不同。一位檔主告訴記者:“有些外地運豬車到這里后,發(fā)現(xiàn)價格比較好,在這里租檔口一夜,把豬賣掉,可以多賺不少錢,比一天300元到500元的租金高得多。只是這樣就更苦了我們這些還在堅持的檔主。我們跟人家拼價格,怎么拼得起?”

凌晨3點,豬肉檔忙得不可開交,幾乎所有的檔主和伙計都赤膊上陣。又臟又臭的環(huán)境他們早就習(xí)慣,汗水順著脊背不停流下來,他們仿佛渾然不覺。豬的尖叫讓外來者聽著撕心裂肺難以忍受但他們卻把它當(dāng)成了工作的悠揚伴奏……

走出嘉禾市場,市場周圍的道路上已經(jīng)是飛塵暴卷,不絕于途的車輛滿載著豬的尖叫奔向不同的地方。明天,那些豬將走進菜市、走進菜籃,然后走向我們的餐桌。

羊城晚報記者 馬勇 魯釔山 彭紀寧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 詳細

各地新聞
十一屆三中全會標(biāo)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biāo)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順應(yīng)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道路的決心。>> 詳細
點擊排行
  中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底前要確保完成400萬套
兩岸青年交流步入“火紅之夏”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