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添加重災區,從源頭到銷售有無“孤島”?
事實上,從工業原料的使用,到塑化劑的超標,再到摻假羊肉橫行,多起事件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源頭的非法添加沒有堵住,下游的群防聯治未能及時信息共享。
“源頭堵住主動脈,下游才能堵住毛細血管。”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很多非法添加、摻雜使假等違法或商業欺詐行為,想要終端排查難上加難。源頭的檢測和從嚴監管,是消費環節安全的重要保障。
“不管是生產者、零售商還是政府,都應該不定期地對食品中可能產生的所有物質進行檢測。”作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Intertek天祥集團首席執行官符浩申博士表示。
符浩申舉例,白酒測出塑化劑,歐洲的牛肉中出現馬肉,這些事件都是積重難返,而非一日之“功”。如果此前就能定期對產品進行塑化劑或DNA檢測,就不會出現全行業波及的情況。
而從源頭到銷售的過程中,食品及其原料已經兜兜轉轉多個地區,信息溝通不及時,只會讓“問題食品”李鬼難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