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污水處理車間化驗人員正在對藥廠排放的不同污水水樣進行對比。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數億元環保資金難除“藥廠怪味”
按照當地居民指引,記者沿著何家溝找到了哈藥總廠的排污口。這里空氣中充滿了惡臭氣味,出水口流出的黃色污水,與來自何家溝上游的黑色渾水在此處交匯,涇渭分明,十分醒目。
“藥廠怪味的確給周圍居民帶來一定影響。哈藥總廠屬于微生物發酵企業,這就決定了企業高耗能、高污染的性質,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廢氣就是‘藥廠怪味’產生的主要原因。”哈藥總廠副廠長馬杰說。
據介紹,哈藥總廠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重點抗生素生產基地、國家大型一級制藥企業,現有員工近萬人。
馬杰說,剛建廠時周圍還都是荒地,最近幾年,隨著城市擴張,周邊居民急劇增加,導致藥廠與居民的矛盾凸顯出來。像他們這樣的高污染企業想要實現對周邊環境零污染,并不是簡單投入巨額資金整改就能實現的。
哈藥總廠環境保護部部長韓洪彬說,上世紀90年代,工廠已經開始探索實施污染治理的途徑。1999年以來,他們已累計投入4億余元用于治理污水和廢氣,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即便這樣,距離周邊百姓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哈爾濱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支隊長彭旭說,哈藥總廠的污染問題是個“老大難”。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對藥廠進行專項監測,結果表明臭氣濃度歷次監測均超標約20倍;污水排放則一直處于“低超標”狀態。他們在對藥廠施行征收“排污費”等處罰措施的同時,還積極督促藥廠針對主要味源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建設了多套氣味處理設施,污染已經較從前有所緩解,但確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廠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