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污水處理車間工作人員正在對污水處理車間進行監控。新華社記者 王松攝
根治“藥廠怪味”需下猛藥
藥廠在治理,政府在監管,為何一個怪味如此難消除?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原因是,藥廠產能在增加,但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卻沒能同步跟上;另一個原因是企業的污染成本較低,監管部門往往只是收取“排污費”了事,并沒有讓企業從根本上重視環境保護。
據環保部門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哈藥總廠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總體來說投入還不夠。產能在增加,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卻沒能同步跟上,在處理生產和環保的關系上,把環保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企業應該痛下決心,徹底地進行治理改造。
據了解,哈藥總廠年銷售收入近50億元,而環保部門除了每年嚴密監測其排污情況外,把征收500萬元至700萬元不等的“排污費”作為主要監管手段。而業內人士指出,幾百萬元的“排污費”,對于一個年銷售收入數十億元的大型企業來講,實在是“九牛一毛”。
那么,“藥廠怪味”究竟該如何根除呢?專家認為,首先,企業應該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增強環保意識,增加環保投入,力爭做到產能與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相匹配。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污染企業的處罰監管力度,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讓污染企業付出更大代價,才能督促其有效進行污染防治,保護環境和群眾身心健康。
馬杰、彭旭等人表示,對于哈藥總廠這樣一個高污染企業,只有將重污染車間徹底搬離主城區才是根治之策。目前,哈爾濱市已確定在市郊建設哈藥總廠升級改造工程,采取新工藝建設生產車間,一期工程計劃于2013年建成,屆時困擾哈爾濱市民的藥廠氣味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完)(編輯:李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