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南京最美好也是最短暫的時光。你還在心念著雞鳴寺的櫻花嗎?不抓緊時間賞花,它是不會等待你的。希望你多年之后的一個下午,打開信封,回憶的味道溫暖感動……”這是樹小姐咖啡店里1千多封慢遞信中的一封,千余字的內容全部出自作者的手寫。如今,這些信還沒來得及全部發出去,這家慢遞小店(本版2012年8月24日報道)卻即將停業了。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小眾行業,慢遞業目前尚無嚴格的行業規范與監管,信件在許多年后能否遞到收件人的手里,郵寄人的隱私能否得到保護,這些都只能倚賴店主的誠信與責任心。(揚子晚報記者徐醒)
店主表示停業只因想調整人生規劃。鼓樓區上海路南陰陽營,這個靠近南師大的彎彎曲曲的小巷,里面藏著許多年輕人開的小店,有時尚文具、流行服飾、影碟、桌球和咖啡館等。在網上很有名氣的“樹小姐咖啡館”就在這條小巷的盡頭,店面不大,只有十來個平方。80后女孩周芯羽是這家慢遞店的店主。大學畢業后她成了一名攝影師,業余時間和朋友集資開了這家慢遞店,營業時間是每天下午1點到晚上。
周芯羽告訴記者,小店開業1年半了,幾乎每天都會有人來,有時一天有二三十人,顧客大多以年輕人、情侶為主,時間最久遠的兩封明信片出自一對情侶之手,他們相約10年后再接收來自彼此的心情和真實感受,以見證他們矢志不渝的愛情。除了年輕人,最年長的一位顧客是已過花甲之年的老奶奶,她特地來到小店挑了一張明信片寄給自己的小孫女,希望孫女長大后能收到自己滿滿的愛與鼓勵。總之,只要有慢遞的心情,就可以挑一張喜歡的明信片,記錄下想說的話與心情,在未來特定的時間寄給特定的人。慢遞一封郵件的費用從基準價5元到20元不等,跟白酒一樣,年份越久價格越貴,一年內2元,兩年內每年5元,兩年以上每年10元。慢遞的物品只能是信件和明信片。
“樹小姐咖啡館”為何停業?周芯羽說,這家店其實“微有盈利”,關門是因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不夠,想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很多事自己還沒有去做,比如去旅行去結婚等等。“等到自己的經濟和時間條件允許了,再重新開間實體店,這也很有可能。”對于已經承攬但還沒發出的慢遞信件,她面對記者說得和自己在微博上發的一樣:“店里所有寄存明信片會全部帶走,以后私人會按照日期郵寄的!這是承諾!請在樹小姐慢遞的童鞋放心!即便轉讓了,明信片慢遞依舊存在。”
網友擔心以前的記憶再也找不到了。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擔心,網友“三中一只豬”就直接在微博上留言說:我有明信片在你那十月份發,你打算怎么處理?“如果店消失了,萬一顧客要改地址或其他特殊情況又該找誰呢?”面對這樣的棘手問題,周芯羽表示自己想過這個問題:“現在網絡很發達,我在微博上把自己的手機號碼也公布出來了,大家可以私信或給我打電話。我覺得最關鍵的是信任與托付,相信的人就會來慢遞,不相信的人就不會來。即使慢遞店不存在了,我這個人包括我的家人都會繼續信守承諾,為了大家的托付一定會按時把所有的信發出去。”而據介紹,在陸續發出的100多封信中,目前只有一封被退了回來。
專家分析慢遞并非沒有前途。在長期關注商業營銷的南京理工大學商業管理專業周明教授看來,慢遞靠溫暖創意與個性化的服務來吸引眼球走的是差異化路線,“不過,慢遞這樣一種帶有情感的產品畢竟是小眾市場,缺乏潛在市場需求,市場規模起不來,就沒法產生規模經濟效應,也就沒法薄利多銷。”
“慢遞的特定訴求反映的是慢節奏的生活狀態,在一些主打慢節奏的旅游熱門地,比如廈門鼓浪嶼,對慢遞產品做些延伸,對大學生、白領和文藝青年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也可調整為更經濟的經營方式——將慢遞進駐到大型書店或游樂場等有氛圍的地方,通過合作的方式經營。”周明教授建議。
實習記者:毛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