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其他地區
除以上所提到的一些地區所取得的成就外,新中國成立后的藏醫藥學還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發展,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藏醫藥學的蓬勃發展。
在出版業方面,除雪域、拉卜楞寺、德格等舊有印經院所出版的古典醫經外,還有青海、四川、甘肅等省的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不少藏醫藥學著作。
北京的民族出版社是一個綜合性民族出版社,其中包括不少重要的藏文醫藥著作,這里包括旺堆的《藏醫詞典》、古代的《月王藥診》、強巴赤列等的《四部醫典形象論集》、強巴赤列的《藏族歷史名醫傳略》,而古代的藏文《大藏經?醫藥學選編》、蔡景峰的《西藏傳統醫學概述》,則都系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的人民衛生出版社還第一次出版了一本《四部醫典》的漢文譯本,系由藏學專家李永年以偈頌體的形式譯出的。這可以說是除去18世紀的蒙文版以外的首次全譯本,在國內外引起較大的反響,其內容在青海省已全部輸入電腦檢索程序。
藏醫學出版物在其他省、市也時有問世。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另一種漢譯本《四部醫典》,此譯本由青海的馬世林等人譯出,系以白話文形式譯出的,與北京的偈頌體譯文可互相對照。上海還出版了另一部古代藏藥學著作《晶珠本草》的漢譯本,這是我國第一部漢譯的古代藏藥著作。
還應該提及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迪慶藏藥》一書,全書涉及藏藥598種,并對澄清藏藥的品種、名稱混亂,均有精辟的見解,是不可多得的藏藥學佳作。
北京的人民衛生出版社還出版了《中國民族藥志》,該書是新中國第一部有關民族藥的大型著作,其中包括較多的藏藥。
在西藏山南藏醫院的協助下,在北京設立了藏醫醫院。院內有著名藏醫應診,全國各地的患者及國外患者如要求以藏醫藥治療,就用不著遠涉青藏高原,而只在北京就可以接受藏醫的治療了。
來源:藏醫藏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