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時政|經濟|社會|熱圖|專題|節會|人事變動|地方企業|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慶 大連 福建 廣東 廣西 海南 黑龍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蘇 遼寧 四川 山東 上海 陜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國在線>華東地區>浙江>浙江新聞
大殿修繕:保國寺千年傳奇與延續
2011-03-18 15:38:47      來源:寧波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保國寺大殿代表著11世紀初最先進的木結構技術,大殿建造技術為宋代《營造法式》所吸收,有些內容不但指導著中國木構建筑的發展,而且在世界科學史上也閃爍著光輝。”保國寺古建筑博物館館長余如龍說。

例如用材制度,保國寺大殿采用的是最具科學性的結構模數制,特別是“材”的斷面比例,保國寺大殿斗栱用材斷面的高寬比為3:2,根據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湯姆士·揚的研究,這樣的比例反映了最高的出材率,具有最理想的受力效果。而中國工匠所采用的受力構件,要先于湯姆士·揚的實驗數據幾百年,而且作為建筑的官方標準,早已成為一種法式制度。

保國寺大殿天花裝修集平棊、平闇、藻井于一身,為宋代以前建筑中僅存的一例;大梁采用“月梁造”,兩肩皆有“卷殺”,是宋代建筑中符合《法式》制度的孤例……

美國的費正清博士曾慨嘆“宋代是偉大的創造時代”,而保國寺大殿正是那個“偉大的創造時代”的一個偉大創造。

仿佛要刻意增強縈繞保國寺大殿的傳奇意味,這一“偉大創造”的最初發現,竟出自一個“偶然”。

1954年8月,當時南京工學院的學生戚德耀和同學竇學智、方長源組成暑期實習小組,在寧波作浙東民居和古建筑的調查。調查接近尾聲時,他們無意間聽人說起洪塘北面山中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無梁殿”。于是,他們決定上靈山探個究竟。正是這次“偶然”的探訪,揭開了被歲月塵封了900多年的一個秘密。

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三人憑著一股熱情,沿著山腳冒雨前行。約半個小時,只見群山環抱之中,一座灰黑瓦頂的大寺依山層層而上。

三人進了古寺,仔細察看了大殿營造,從斗拱、藻井、瓜棱柱等他們從未見過的細節部位分析,斷定此座建筑非同尋常。當時天色已晚,來不及測繪和攝影,雨停之后,三人便搭車回了寧波。第二天趕回南京,向他們的老師,我國著名建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敦楨教授報告了這一重要情況。劉敦楨教授聽后非常驚異,決定讓他們重返寺院,進行詳盡的測繪、攝影和資料收集……至此,保國寺的神奇才廣為人知。

1957年,國家文物局征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邀請劉敦楨教授對蘇、浙、皖三省的古建筑進行推薦。當時劉敦楨教授就推薦了保國寺。1961年3月4日,保國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名城寧波第一個“國保”。

“長壽”的謎底:1000年的呵護

與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國古建筑在材料的選擇上偏愛木材,以木構架結構為主,幾千年來一直如此。木構建筑用的是有機材料,它的的損壞表現為糟朽、腐爛。木構建筑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木構建筑需要經常不斷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規模不同的修繕。只有經常維修,才能讓古建筑長葆健康。

作為年代久遠的木構建筑,保國寺大殿地處潮濕的浙東沿海,坐落于山岙,環境濕潤,生物多樣,地下徑流豐沛,在氣候、地質、生物等環境要素及建筑構造本身缺陷與木材質的自然退化腐朽等多種內外部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大殿滲漏、糟朽不可避免。

保國寺大殿雖有種種“神奇”,但大殿歷千載而不倒,依賴的主要還是各個歷史時期多次科學的修葺與保護。這一點已為很多專家所認同。

自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天臺宗高僧三學則全法師“鳩工庀材”,重建大殿后,歷經宋、元、明,一直至清末民初,保國寺營建、修繕活動從未停止。其中尤以清代為最頻繁,據相關資料統計,光乾隆年間,大小修建就達14次。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離大殿重建71年,大殿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繕,新加了個別的梁枋,更換了個別的昂,實施了斗拱里轉跳維修。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顯齋、景庵重修大殿,“前拔游巡兩翼,增廣重檐、新裝羅漢諸天等像”,此次重修使得大殿外觀一改宋式建筑原貌,而成為清代江南常見的佛殿形象,即現存之面貌?!侗轮尽贩Q此次重修為“中興”。

乾隆十年(1745年),僧唯安、體齋對大殿“移梁換柱,立磉植楹”。更換柱礎,外槽柱子改用“包鑲作”維修,仍作瓜棱狀,新增藻井四周及天花上的彩繪。據文獻記述,此次維修一直延續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結束,前后延續20余年……

雖經歷代多次的修繕,保國寺大殿現存的建筑,其結構形制基本上保留了宋代重建時的式樣,這顯然得益于保國寺歷代堅持的古法修繕、科學施工的原則。

保國寺真正獲得新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50年來,文保部門精心呵護,多次進行了規模大小不一的修繕。其中最為浩大和成功的維修,當屬1975年的那次。

這次大修,國家文物局和省、市有關部門極為重視,專門成立了維修領導小組。古建筑專家李卓君和王仕倫兩位先生長駐寺中,指導維修工作,我國著名古建筑專家和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祁英濤多次到現場指導。

古建筑維修有一條嚴格的原則:“不改變原貌,整舊如舊?!北麓蟮畹木S修自始至終恪守著這一原則。

這次維修徹底解除了歷代所加的“螞蟥攀”、“支撐柱”和各種名稱的附加構件,對全方位的部位構件位置進行校正;糟朽嚴重的構件在更新或局部更換時,盡可能地利用原有材料。

為保持大殿的原貌,屋面(重檐)調換老瓦,采用傳統做法做成灰色筒板瓦隴;屋面用清水作法,不加瀝青,也不施彩;除鴟尾外,未再恢復其他脊獸。一切規程參照《營造法式》制作、施行。

在這次保國寺大殿維修中,寧波民間木工師傅采用高超的傳統手法,解決古建筑維修中高難度的技術問題,令人嘆為觀止。

大殿東北角有一角柱,由于嚴重糟朽,經專家鑒定已無法用高分子材料等手段來加固,只能換新。但角柱更換難度甚大,柱頭頂著的成組斗拱、梁架和幾噸重的屋頂,兩邊均有梁枋相連,要調換必須卸下屋頂,拉開梁枋,不但工程大,而且容易損傷其他木構件。

在無計可施之時,承擔施工的一奉化籍老木匠自告奮勇,聲稱他有辦法不用大動干戈,即可將柱子調換。在場專家聽他說得有理,決定讓他一試。只見老木匠巧妙地利用木結構榫卯之間的彈性,用木“麻雀”這邊敲敲,那邊打打,不過幾天時間,竟將舊柱換下,新柱天衣無縫地復位。

在場人員無不為之折服,李卓君等古建筑專家更是大為感嘆:江南工匠藏龍臥虎,保國寺“傳奇”延續千年豈是偶然???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新聞熱搜
 
商訊
專題
2011年全國兩會
>> 詳細

各地新聞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組織會商專家對國際原子能機構3月21日提供的最新數據進行了分析,認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狀況趨于穩定。>> 詳細
點擊排行
  現任省級領導呈三特點:年輕化高學歷具多省經驗
中組部等發通知要求廣泛開展向楊善洲學習活動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