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法國《歐洲時報》12月26日發表題為《發揚中華文化優勢 共渡經濟危機難關》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面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眾多華商秉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盡最大努力降低了危機帶來的影響,并適時抓住了危機中的商機。
文章說,2008年的圣誕節是一個具有悲情氣氛的節日:在美國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后,迅速蔓延全球,這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感到了陣陣寒意。但同樣是應對危機,海外華僑華人則要比所在國的民眾多了一件"防身武器",那就是融化在他們血液之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因子。與西方人"寅吃卯糧"文化相反,中國人更重視為明天積累,投資花錢,量入為出。這一文化幫助在美華人在洶涌的次貸危機之中得以自保。
有美國媒體注意到,在被"掃地出門"的法拍屋主的名單上,華人姓氏極為罕見,這一現象很說明問題。文章認為,這并非華人有先見之明,能夠預知危機,而是因為他們的固有習慣使其避開了危機的陷阱,而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章引用《易經》的話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中華文化的做人信條正是華人于危難之際,追求君子之風的文化源泉。有了這種精神,人們就會對未來抱樂觀態度,有了這種作為,人們就會永不言敗。
(來源:新華社 編輯:于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