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福州要聞
![]() |
鼓嶺歷史悠久:老街別墅今猶在 幾度興衰說鼓嶺 2012-03-22 09:49
牛頭寨曾為戚繼光抗倭地 文史研究者齊上志昨日向記者介紹,明嘉靖年間,倭寇從連江侵犯福州近郊,必經鼓嶺的古嶺寨(今稱牛頭寨)。戚繼光令部屬在鼓嶺險要位置牛頭寨砌石城墻抗倭,如今石城墻遺址還在。 魏鍵介紹,1978年設鼓嶺公社。1984年,撤社建鄉。2004年8月,鼓嶺鄉并入晉安區宦溪鎮。2011年底,有常住人口1872人。 傳教士在鼓嶺租地建別墅 1907年,鼓嶺出現基督教傳教士。民國8年,中華圣公會、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中華基督教會美部會在三保埕聯合興建鼓嶺第一座禮拜堂。 此后,國內外傳教士伊芳庭等紛紛在鼓嶺租地,建別墅一百多座,基督教在當地影響也日益擴大。 洋醫生讓鼓嶺為世人所知 鼓嶺面臨閩江,夏季涼爽,7月份平均氣溫24.3℃,最高在30℃左右,避暑休養皆相宜。鼓嶺風光秀美,水資源豐富,主要溪流三處匯入閩江。景色以清風、薄霧和柳杉為三大特征,據說早在漢、唐時期已是旅游勝地。 鴉片戰爭后,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海關、郵政等部門都由洋人把持,外國人還開設銀行及領事館等。通過他們的口口相傳,鼓嶺成了外國人的避暑區和國內富人的消夏天堂。 清光緒十一年,一個外國醫生讓鼓嶺為世人所知。“一個盛夏中午,熱浪襲人,美國傳教士兼醫生伍丁從倉山抄鼓嶺近路到連江。他首次踏上鼓嶺,在牛頭寨休息,不禁驚嘆——這里居然六月寒!”魏鍵昨日向記者敘述了避暑地被發現的經過。 回倉山后,伍丁大力宣傳鼓嶺,第二年,他在嘉湖租地建起第一座別墅,同時俄國人在雙貴頂也建起4座別墅。許多洋人競相效仿,到光緒二十五年已有80座別墅。 先是洋人,后是與洋人交往的中國人——商人、買辦、神職人員、文化人等紛至沓來,擠滿了鼓嶺幾座山頭,在近代史上寫下具有殖民色彩的畸形繁榮的一頁。 “這些建筑物多為單層平房,或倚巖而立,或傍樹而建,石為墻、瓦為蓋,采光通風良好。室內置壁爐,夏涼冬暖,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魏鍵說。 除了洋人及與洋人交往的中國人來此度夏,許多文人也來此避暑創作。早在清同治、咸豐年間,福州田園詩人魏杰留下了6首描寫鼓嶺的詩,成為第一位歌詠鼓嶺的文人。1926年,“五四”時期著名作家廬隱也上鼓嶺創作50多天,留下不少贊美鼓嶺的散文。1936年,現代小說家、散文家郁達夫與友人上鼓嶺享用農家的“清明酒”,對鼓嶺充滿眷戀之情。 |
|
|||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