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福州 > 福州要聞
![]() |
鼓嶺歷史悠久:老街別墅今猶在 幾度興衰說鼓嶺 2012-03-22 09:49
洋人到來,催生許多行當 光緒二十一年,宜夏三保埕建起了一座可供舉行各項娛樂活動的“萬國公益社”,企頭頂建起一個網球場、一個公共游泳池。避暑游客在山上可享受清風明月、茂林甘泉,或在游泳池中戲水,網球場上揮拍……避暑游客紛至沓來,給鼓嶺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催生了當地許多行當。 10多個國家的在榕人員聯合成立了“鼓嶺聯盟”和“公共發展委員會”。1933年出版的《福州便覽》記載,鼓嶺夏天臨時設立的商鋪林立,狹小的企頭頂合掌街中,有食雜店、肉店、飲食店、百貨店、茶葉店、商務印書館、書畫社、開明書局、理發店、照相館、咖啡館、中西醫診所等。甚至設有季節性的警察分駐所、保安分扎所、郵政局、電報局、福建旅行社,公益設施配套齊全。 “1935年前后,日避暑游客有3000多人,多是來自福州、廈門、廣東、港臺的軍政要人和社會豪紳富賈,還有美、英、俄、法、意、日等國商人和駐榕機構人員?!蔽烘I說。 “外國人習慣吃牛肉喝牛奶。據說當時一天要宰殺一兩頭牛才能滿足住戶的需求,所以鼓嶺的養牛業慢慢發展起來。”齊上志1981年上鼓嶺,聽當地村干部和老人回憶。 當地農民興建了許多低矮的石屋,做起接待避暑者的生意。附近的鞋匠、花匠、廚師和生意人,也都到嶺上謀生。幾年間形成規模,其中梁厝里和螃蟹嶺兩處最為熱鬧。 當時每逢六、七、八月,世代以種植大米、紅薯、蘿卜、合掌瓜為生的山區農民,被迫出賣勞力為上山避暑的人充當轎夫和挑夫。他們抬著“滑桿”(一種雙人抬桿、有靠背的轎子),夜半摸黑下嶺,天明登山。六七千級石階,頭上烈日曬,肩上重擔壓,不少轎夫和挑夫昏倒。久而久之,鼓嶺自然經濟幾乎崩潰,大片田園荒蕪。 |
|
|||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