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前行

有這樣一位漢子:20多年前,他就曾用120斤野山果做成糖葫蘆叫賣,20天內還清了弟弟住院的欠款——款項的數目相當于正處級干部一月的工資,對于他這樣一位莊稼漢,更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今,他已經68歲了,依然在外打工。在名為“捭闔”的博主心中,父子的感應如一股神力,“只要父親的火炬在,我前行的路就不會暗淡,只要父親的火炬在,我會借著火炬發出光亮,在屬于自己的田園里種下希望的種子。”
朗誦者王小丫說,這不就是羅中立畫中的那位父親走出來了嗎?他沉默、行動多過語言,皺紋里鐫刻著滄桑,滄桑里又蘊含著父親的柔情,他的手可能粗糙,卻非常溫暖。

文章也感染了朱軍,他想起了自己已經離開多年的父親。在朱軍看來,父親如一座山,山倒時,前行中的兒子可能會慌亂,但同時,也會自然地扛起父親留下的重擔。這是力量的傳遞,也是溫暖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