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仍需加強引導
記者:但是一般來看,產業結構升級都是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邁進的。
鄭功成:我們國家還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我們在公共資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要允許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存在。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我們的制造業還沒有充分地發展起來。此外農產品深度加工業,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最明顯的是第三產業。以家政服務業中的老年人護理業為例,現在有多少老年人的服務需求能得到滿足?我們調查發現,大約20%的家庭需要保姆,20%的家庭不需要保姆,而超過50%的家庭需要的是鐘點工。但是這種需求目前很難得到滿足。與此類似的還有旅游業。旅游是中產階級的一種新的重要的消費方式,但是我們的旅游基礎設施落后,產品供給不充分,抑制了需求。我建議,考慮增加長假,不能單純將其理解為“假日經濟”,更重要的是培養新的消費觀念,鼓勵大家外出旅游。
其實,我們有很多就業空間沒釋放出來,就像北大荒,沒有開發前,它是北大荒,開發了,它就是北大倉。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投資傾斜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項目
記者:保就業和保增長之間是什么關系?
鄭功成:保就業就是保增長。因為保了就業,就減少了失業率,保留了勞動隊伍,穩定了社會,穩定了收入預期,這有利于改變消費低迷、需求不旺的現象。保就業,是保增長應有之義和核心命題,更是必要條件和落腳點。
保增長對于保就業也有促進作用,一些老的、該淘汰的產業淘汰了,但是只要有增長,就能夠出現新的產業,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也就保了就業。
所以,我們的公共投入和社會投入,一定要跟就業崗位增長直接掛鉤。同樣是增長,要向能夠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項目傾斜。應當將保就業列入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并作為重要目標執行。
記者:您認為要提高就業,需要在哪些領域加大投入?
鄭功成:首先是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比如地鐵等基礎設施,信息網絡、公共衛生服務。其次還要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建立起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消費,讓居民把錢從銀行里取出來,光靠降低利率不行,因為我們的存款對利率不敏感,而對風險敏感。如果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儲蓄率肯定降不下來,內需就難以啟動。因為有后顧之憂,生活風險太大,在市場經濟中有效的利率調整在我們這里失效了。所以,我們應該趁此機會,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國際金融危機也為我們提供了配套改革的機會。比如,我們可以加強公共房屋的建設,滿足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需求。這不但會帶動建筑行業的就業,還會拉動上游水泥鋼鐵等行業的需求。
編輯:肖亭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