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
南水如何進入百姓家?
明年,南水將從丹江口水庫出發,出陶岔渠首閘,沿豫西南一路向北,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蜿蜒流過1276公里,最終到達中線終點——北京。
南水進京后,首先經過房山北拒馬河渠首,繼續向北,來到了南水北調進京的惟一“入口”——惠南莊泵站,來水匯集到惠南莊泵站前池。為了加大流速,來水將經8組泵機加壓,被“推流”進入兩條長50多公里、直徑4米的PCCP管道。
經過PCCP管道,南水到達永定河以西的大寧調壓池,“卸壓”后,兩路分流,一路將穿永定河,過豐臺,沿西四環路北上,至團城湖調節池。全長80公里,除末端800米團城湖明渠外,全部為地下管涵。
團城湖調節池連接密云水庫和南水北調兩大水源。建成后,會將“南水”、“北水”在一個池子里混合、匹配,調出“北京口味”,再配送到各水廠。如果密云水庫的水不夠,南水來京后在此反向補充到密云水庫。
另一路將向東進入南干渠和東干渠,基本上沿南五環和東五環行進,形成以五環路為環帶的供水環路系統,將長江水輸送到各個水廠。
兩路輸水管道,可向沿五環的所有水廠供水,常規情況下團城湖水沿途一直送到通州水廠,南干渠主要為城南供水。據介紹,為了迎接南水進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規劃新建、擴建郭公莊水廠、第十水廠、通州水廠、大興黃村水廠、房山良鄉水廠等11座供水水廠覆蓋全市各個地方。
南水進入水廠后,將經過嚴格的凈化過程,以郭公莊水廠為例,進入水廠的“南水”經過臭氧接觸池、機械加速澄清池、活性炭吸附池、超濾膜車間等過程的處理,最后成為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輸送到市政大管網后,進入北京千家萬戶。
二問
水質安全怎么得保證?
南水進京前和進京后,水質安全都進行嚴密監測。進入北京前,在渠首附近的惠南莊處,市南水北調辦和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將進行聯合監測,共同確保入京水質。
水進入北京后,由市南水北調辦進行常規監測。2010年,水環境監測實驗室成立,對來水水質進行省市界、入城區前、入水廠前三道關口監測。
2014年通水后,將采用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等方式,對沿線74個站點地表水109項環境質量標準進行檢測,構筑起水質安全的三道防線。
其中,2014年前,規劃布設實驗室監測點29個。基本站水質監測每月一次,檢測40項水質指標,對于重點站,檢測頻率更大,指標數量更多,包括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等49個指標,每五天就要進行一次檢測。
除了人工檢測之外,2014年前,市南水北調辦還規劃布置了26個自動監測點,每隔1-3小時,硫酸鹽、總銅、總鉛、總鋅、總鎘、總砷等水質指標都會自動上傳。
同時,為了應對突發性污染情況,還配備了應急監測車,車內配置多種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器,可定性定量分析水中多種指標。該車在應急水域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時,能及時到達現場,進行現場水質采樣、現場儲存、現場分析、數據傳輸等工作,為采樣和現場快速分析提供操作平臺,及時有效地提供監測數據,為現場應急決策給予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