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問
出現突發污染怎么辦?
針對上游渠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污染事件,在中線水質統一監測的基礎上設立三道防線,并采用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應急移動監測等方式,對沿線74個站點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109項參數進行檢測,建立起相應的水質監測預警機制。
第一道防線設立在北拒馬河渠首處,設立“前哨站”進行水質監測,當河北來水水質出現污染時,關閉總干渠北拒馬河暗渠進口節制閘,開啟退水閘,將來水排入拒馬河內,避免有害水進京,通過退水口“退還”南水。
第二道防線設在永定河大寧調壓池處,當永定河以西水質突發污染時,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將來水排入滯洪水庫或永定河,避免劣質水進入市區。
第三道防線設立在團城湖,當水質監測系統發現自來水廠水處理工藝無法消除超標污染物質時,停止取水,將來水排向有接納能力的河道,避免劣質水進入水廠。
十問
如何“親近”南水北調?
江水進京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連通河湖水系,還將促進沿線河湖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利用南水北調來水,盧溝曉月等河湖美景也將得以恢復。
為進一步挖掘南水北調在促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價值與效益,本市初步提出了“一園一館一林一道一帶”的規劃設想,借助首都優勢資源,打造南水北調旅游文化產業帶。
具體來說,本市將利用團城湖明渠、調節池等水域建立南水北調紀念園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在地下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博物館,展出工程建設中出土的歷史文物瑰寶;在紀念園北側栽種南水北調公益認養林,市民可以來此認養樹木;同時,本市還將沿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東干渠、南干渠和京密引水渠修建騎行綠道,市民可沿綠道騎行、散步并欣賞南水景觀;在本市明年平原造林工作中,也已將中線北京段沿線、東干渠和南干渠沿線部分地區納入了造林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