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曝光環評亂象:審批部門因個人私利開綠燈

2014-04-01 13:45:34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審批“潛規則”

對此,環評機構也很無奈,說到底,他們只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他們會寫好話,但也會把真實的意見告訴對方,改不改看對方。河北省石家莊市某環評機構環評師張玉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碰到這類情況,有的環評機構可以給做,但這是硬傷,評也是‘硬評’。想通過審批項目,建設單位必須要承受可能出現的危險,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這個代價。但作為環評工作者,我們一定要把問題說出來,從技術上提出意見。”

有業內人士指出,環評機構與建設單位之間是一種不太負責任的“逐利關系”,還比較簡單;而與審批部門、評估單位之間的關系則要面臨諸多“潛規則”,復雜得多。

陸凱(化名)是西南某城市一家環保技術公司的總經理,公司屬于環評機構,擁有乙級環評資質,業務范圍涵蓋化工石化醫藥、冶金機電、社會區域、交通運輸幾個領域。陸凱從2001年就進入環評機構,在他眼中,環評行業“市場混亂,審批黑暗,不好混”。

任何建設項目都需要環評手續,環評機構面臨的市場可謂廣闊——全國才1000多家環評機構,而陸凱所在的工業城市每年新上大小項目就幾十上百家。在外人看來,陸凱肯定賺得盆滿缽滿。但他說,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

2002年通過的《環境影響評價法》(下稱“《環評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建設單位指定環評機構,應該由建設單位按照實際需要自主選擇。

從制度設計上,環評是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運行的。但一些客戶卻是環保局的“權力人員”介紹來找陸凱的,當然不是白白介紹,他需要給介紹人回扣。

并且,因為是主管部門介紹,價格上,陸凱也得做出讓步。根據2002年《關于規范環境影響咨詢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估算投資額3000萬元以下的項目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含大綱)費用在 5萬~6萬元;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1萬~2萬元。3000萬~2億元的項目費用在6萬~15萬元;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2萬~4萬。2億~10億元的項目則在15萬~35萬元;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 4萬~7萬元。

陸凱的業務多在15萬元之下的范圍,砍價之后,再給點兒回扣,已經所剩不多。

接這樣的項目好處是審批時容易過關,即便環評報告表或報告書偶有瑕疵,介紹人也自然會幫忙。所以,這樣的單子雖然令陸凱不爽他也得接。但如果是自己找的客戶,在做環評時就要花費更多心力,因為環評報告到了審批部門“看不慣就卡,找借口拖”,這時候他就得走鄺森的路線去打點一下。

“客戶找你做環評,項目真正會對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次要的,關鍵是環評報告得在審批時一次過。”作為乙方,陸凱想拿到錢,就得讓客戶滿意,托關系、花銀子也是他熟練操作的“潛規則”。

陸凱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的境遇在環評行業中一點兒都不稀奇,很多同行都這么干。

鄺森和陸凱的行為明顯地違背了《環評法》。但在專家看來,這個法的薄弱之處太多,最大的問題就是處罰力度太小,違法成本太低:最高罰款20萬元的處罰對一個投資幾十億的項目簡直是九牛一毛。

因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建議修改《環評法》,在項目環評、規劃環評的基礎上增加對國家、部門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和政策實施戰略環評,落實環評結果執行的監督和管理制度,明確環評人員和決策者對環評結果和環境決策影響的終身負責制。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中國日報一周圖片精選: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橋火車站發生血腥斗毆

貴州仁懷茅臺大橋及鐘樓整體爆破成功

國內數位足球寶貝助威世界杯

精彩熱圖

雅安大媽高速路上的廣場舞

北京頤和園迎來對公眾開放100周年

世界麻將大師邀請賽 中國大媽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區文化旅游宣傳周在京啟動